来源:北京商报
多家机构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动作频频。2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贵阳银行、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在内的多家银行《491cc彩票让中奖更简单下载》、理财公司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
最新的一例调整来自贵阳银行,近日,该行发布《关于调整“爽银财富”系列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提到,将于3月起对“爽银财富”系列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产品涉及爽银财富-爽钻180、爽银财富-周周宝等多款,新业绩比较基准的启用时间从3月2日到4月3日陆续开始。
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或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计算出来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估收益,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此前,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也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
1月13日,民生理财发布公告称,根据理财合同约定及当前市场情况,决定自下一投资周期(2025年1月15日开放日后)起,将民生理财贵竹慧赢添利固收增强半年定开1号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7%—3.1%,较此前下调了10个基点。招银理财也于今年初宣布,根据理财产品合同相关约定,将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定开9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第6个投资周期(2025年1月14日—2026年1月14日)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1.9%—2.6%。
中银理财称,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该公司拟于7月21日起调整36只理财产品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包括中银理财-(7个月)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中银理财-稳富固收增强(9个月滚续)等多个系列,均为固收类产品。以中银理财-(1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2号产品为例,该产品未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为3.6%—4.6%(年化),调整后为2.4%—3.4%(年化),下调了120个基点。
一位理财公司人士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下降。由于许多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随着市场利率的走低,这些产品能提供的预期收益也随之减少,从而促使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此外,有时,理财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比如增加流动性更好的短期产品配置或者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导致整体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进而需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以更准确地反映未来的收益预期。
展示方式的多元密码
在“资管新规”之前,理财产品多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彼时“预期收益率”是投资者衡量产品收益的关键指标。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与规范,理财产品加快向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以更市场化、透明化的方式运作。在这一背景下,“预期收益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银行和理财公司开始统一采用业绩比较基准来代替。
业绩比较基准不再像“预期收益率”那样给投资者一个确定性的收益承诺,而是基于产品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提供一个收益的参考范围,引导投资者更理性地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目前来看,业绩比较基准通常有单一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基准利率或市场利率型、指数或指数组合型等表现形式。
单一数值型通常以一个明确的固定数值呈现。譬如,某款理财产品直接标注业绩比较基准为2.1%,投资者一眼就能知晓产品的表现水平,在产品说明中,银行、理财公司往往还会标注业绩比较基准不构成对产品收益承诺等字样。
从市场数据来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月10日—16日,从新发行数量上看,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行数量环比增长33.18%,其中,开放式产品表现较突出,环比增长173%。反观业绩比较基准,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7%,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35%,环比下跌0.34个百分点。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是否代表收益率下降?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预期收益可能降低,但不意味着实际收益率就会下降。若理财公司通过优化投资策略,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机会,比如在债券市场价格波动时高抛低吸,或者合理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提高优质资产占比,实际收益率仍有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如果底层资产收益持续下滑,理财公司又无法有效应对,那么实际收益率大概率会下降。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发展至今,银行理财市场已从盲目追高逐渐走向规范,监管的加强使得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投资运作等方面都更加透明和合规,投资者也清晰地认识到理财收益并非完全固定不变,而是与市场风险紧密相连。
投资者观念转变,理性投资意识增强,理财公司运营也更加稳健,步入2025年,理财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规模实现进一步扩张,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2月19日,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0946款,最新存续规模总计已达30.34万亿元。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预测,在利率下降、存款搬家的趋势下,2025年理财规模大概率仍能保持正增长。但受债市波动性加大影响,理财产品收益优势可能收窄,2025年理财规模增速大概率会放缓。面对资产荒与收益率下行的压力,银行理财产品要提供有吸引力的收益回报,增配权益资产是大势所趋。站在30万亿的历史节点,银行理财行业正经历从“存款替代”向“财富管理”的跨越。理财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通过资产端能力重构与负债端服务升级,破解低利率时代的增长悖论。
由此可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意味着对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重估,也被视作理财子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主动选择。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如何突围?一位理财公司人士指出,在投资策略上,进行多元配置资产,分散风险。除了传统的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适度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通过投资优质蓝筹股、成长型股票,或参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利用权益市场的潜在高回报来提升整体收益。在服务升级方面,加强投资者教育,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投资讲座、培训课程,帮助投资者了解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市场风险等知识,提升投资素养。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指出,相较于理财公司,中小银行在金融债、信用债的理财投向上更为下沉,未来随着中小银行逐步退出理财发行市场,弱资质地区发行的债券被承接力度将减弱,理财公司有望接触到更多地方性优质资产,拓展其资产配置的深度与广度。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责任编辑:何松琳
2、独立董事职责是什么?491cc彩票让中奖更简单下载
他出生于1809年,家庭很穷,父母还和别人产生了纠纷, ⚓连律师费也付不起。当然,父亲输掉了官司。
本报记者 魏巍 【编辑:王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