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记者 范宇斌)“研究数学的过程就像是爬山,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近日,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民盟盟员,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学数学,天赋与兴趣哪个重要?沈维孝认为,两者都重要。
1975年,沈维孝出生在安徽农村,没有接受过数学竞赛训练的他,初中时就获得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高中时又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
“我在数学上有一定天赋,但光有天赋没用,努力也极其重要。”2001年沈维孝获日本东京大学数理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在英国、中国、新加坡等高校任职,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
沈维孝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他介绍说,系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误差也会逐渐变大,这是对概率的一种预测。天气预报就是动力系统研究的典型案例。
如今,沈维孝成为国际上动力系统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他与合作者证明的实Fatou猜想,被菲尔兹奖获得者斯梅尔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他还与学生成功解决了困扰众多动力系统专家多年的魏尔斯特拉斯型函数的维数问题。
2009年,沈维孝以历届最年轻获奖者身份获“陈省身数学奖”,并受邀在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他在国际公认的“数学四大顶级期刊”上已发表论文9篇。今年11月,他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沈维孝看来,他只《u7彩票登陆》是一位传统的数学家,也是一位数学老师。
因为爱笑,又因名字的谐音,沈维孝的学生们喜欢称他为“微笑老师”。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的板书被学生称为“数学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
“我上课时喜欢写板书,就是为了让学生跟着一起思考,把学习数学的思维教给学生。”沈维孝说,“思考比接收知识更重要,我喜欢把习题课上成讨论课,让学生在黑板前推导、讲解,因为独自站上讲台,就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
走进沈维孝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块大黑板,上面常常写满了计算公式和数学符号。沈维孝告诉记者,站在黑板前,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可以随时整理思路。
“数学研究大多数时候是比较枯燥的,要查阅很多资料,做许多复杂的计算。”沈维孝坦言,“有些难题,可能好多年都无法解开,但总要找一条‘上山的路’,每每解开一道题,就像爬到了一座山顶,让我很有成就感。”
数学研究的结果有其不确定性,沈维孝认为,“钻研数学一定要静下心来,对一个认定的问题不能随意放弃,至少要把所有可能的方法都试一遍。”
沈维孝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培养人才则是为社会作贡献的确定性路径。数学学科发展也需要更多年轻人才。为此,沈维孝很重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
他在采访中寄语青年学子:“要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把自己投入进去,不要瞻前顾后,只有这样才会拥有最好的结果。”
沈维孝喜欢给他的研究生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课题。在他看来,“每一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但认准了方向,就应努力做到最好,起码要把自己的全部潜力发掘出来。”
此外,沈维孝不太认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论调。“并非每个人都要去研究数学。同时,学数学不能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他认为,数学最重要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让人思考问题更加缜密。
作为民盟盟员,沈维孝表示,“民盟人才荟萃,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谷超豪等都是民盟盟员。加入民盟,我可以接触到更多教育界、科学界精英,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亦有更多机会参加民盟组织的调研、讲座等活动,更好发挥才智,参政议政。”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于数学家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谈及未来,沈维孝表示,“人工智能究竟能否解决数学的重要问题还不甚清楚,我准备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人工智能与数学的关系。当了院士后,这些问题更是我需要去思考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