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的暗访调查,一些电商平台严选“纯棉棉被”居然是用廉价的、被国家禁用的化纤下脚料所制成的。
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反映,他在淘工厂购买的“一级长绒棉”,送检后发现被子中心部位的含棉量仅为4.8%,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75.4%),而该类产品全网热销50万件以上。之后,澎湃记者暗访了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等地的多处工厂,这些厂里堆满了回收的化纤下脚废料,生产现场脏乱,这些下脚料明显发黄发黑,肉眼可见含有灰尘、颗粒等杂质,现场未见任何清洗、消毒等程序。而这些化纤下脚料被加工之后,摇身一变,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就成了“纯棉棉被”,销量动辄几十万件。在澎湃新闻报道之后,涉事工厂所在的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急行动,启动调查。
从澎湃新闻的暗访调查来看,将廉价纤维制品下脚废料加工制成的化纤棉被,冒充“一级长绒棉”被芯销售,居然成了行业里公开的秘密,并且在电商平台上大行其道。肮脏污秽的化纤下脚料,在一场“变形记”之后上了人们的床榻,与无数消费者有了直接的肌肤接触,而在校学生、劳务工等相对弱势人群,又是这种产品的主要受害者。
化纤下脚料被打散、冒充棉花,就是所谓的“黑心棉”,早在20多年前新闻媒体就揭露、曝光过,早已经声名狼藉。也正是在对“黑心棉”的一片喊打声中,国家出台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GB 18383-2001),之后又升级为GB 18383-2007。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廉价化纤纱线回收打碎制成的化纤棉,属于禁用的“再加工纤维”范畴,不得作为床上用品的填充原料使用。即使是未被污染的纤维制品下脚料,在经过高温成型(热熔)和消毒工艺处理后,也只能作为软体家具等产品的铺垫物原料,不可作为床上用品的原料。
也就是说,记者暗访当中发现的一些工厂将化纤下脚料拆纱线、打碎、整形做成被芯,且没有高温、消毒过程,违反了国家《亿博平台app》的强制性质量标准,也当然违反了《产品质量法》。而且这些化纤下脚料做成的被芯居然冒充“一级长绒棉”,这是“错上加错”,是对于消费者的再一次的欺骗。在暗访时,一些工厂人员是明知道自己在从事违法的勾当,“不可能搞这么多贵的(棉花)进去”“一般人看到这么脏,吓都吓死了”,却依然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被国家严令禁止的“黑心棉”为何能重出江湖,并且搭上了电商这部快车,流毒更广、产销规模更大?这么明目张胆的违法生意,为什么躲过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还轻松绕过了电商平台看似严格的准入门槛?电商平台以“工厂源头”等由头为这样的问题商品增信、推流,不应该承担严格的审查责任吗?
“黑心棉”不一定是黑色的,也可能是白色的。违反质量法规、违背国家强制性标准,罔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纯白色的被芯一样是“黑”的。目前,事发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希望能够查清上下游产业链,彻底剜除病灶,铲除这样的黑色生意。也希望相关电商平台认真检视商品准入问题,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负责。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