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也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专属于中国亿万农民的节日,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国农民的背后,是一条绵延至千百年前,却又支撑着当代生活的厚重线索。“他们是现代生活中,最应该被看到的一群人。”
“拍摄农民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份期盼”,2020年,人像摄影师逄小威历时10个月,走遍31个省,到达了当时所能走到的中国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古城村镇,总计拍摄了56个民族的1000多位农民。
这是一次行走在9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田野调查,是一次对当今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记录。
日前,记者专访逄小威,听他讲述拍摄《中国农民》背后的故事。
“去哪找农民,
找什么农民?”
“‘你就去拍普普通通的农民,越没故事越好。’这是我在出发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对我的建议,”逄小威回忆道,“当时我还非常不理解,但是还是记在了心里。”
不过最初逄小威还是准备继续自己此前的拍摄方式:要找到“有故事的人”,“因为我过去拍摄的每个项目都是有故事的,明星、主持人、奥运冠军,所以,拍农民,我也想找到有故事的去拍。”
“有故事”在逄小威心中很简单,就是在农业生产领域内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于是,他每到一个地区便会请人推荐拍摄对象。
“后来我发现不对,因为我要拍的是中国农民,是当今这个时代的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农民。而我去找的那些我认为有故事的人,他们是曾经的故事,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是农民了。”逄小威回忆,当时一位他认为“有故事”的人是穿着西装向他走来的,神情上已经找不到身为农民的标记,“我当时恍然大悟,为什么说‘越没故事越好’。”
至此,逄小威开始自己寻找农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逄小威回忆,“我就开着车,在村子里、在打谷场上、在集贸市场里打转,只要遇到了我想拍的,就追上去。”
“一说到拍照,尤其需要被拍摄者签字同意,大家还是非常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你拍我照片干嘛呀?你是不是骗子啊?可能会有这类的想法。”
“还有一次,真的是拍到了一张特别生动的一张农民的脸,我们去沟通肖像权签字的问题时,他骑车就跑了,特别可惜。”
还有的地方语言不通造成了沟通障碍,他就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完全听不懂,只能找当地的人当翻译,从中协助。
“真正想了解中国,
你一定要了解中国农民”《极速赛车官网开奖结果查询》
从东端的黑龙江黑瞎子岛,到西端的新疆喀什的克州;从南端的海南岛三亚,到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北极村,逄小威的镜头拍摄了全国各种类型的农民,涵盖农林牧副渔全部职业。
他和他的镜头也见证了现今真正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和自己年少记忆中的农村相比,他用“富有”一词进行了总结。
从10到20岁之间的少年时期,逄小威就生活在山东烟台的农村,此前他对农民的印象来之于此,“那时我们生活很困难,物质很贫乏,穿一件新衣服要期盼过年。”
过去几十年间,农村的变化可以称得上翻天覆地,逄小威告诉记者,“我看到一个开拖拉机年轻的农民,我追上他请他停下来,我想给他拍照时聊起,他和爱人一共有400亩土地,可见机械化程度很高。我后面又给他打电话聊天,我问他现在最大的期盼是什么,他说他希望有1000亩地。我担心地问他那么多土地怎么种啊?他说农忙的时候可以请人帮忙,当然也是机械化的。”
他还回忆起自己在东北拍摄时遇到的一位农民,“我在东北还看到一个全国劳模,当然他过去是一个农民,他现在有几万亩的土地和上万亩的水塘,养鱼又种地。”
“朴素、真诚、单纯”,逄小威用三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见到的中国农民,“在很多人的脸上能看到满足感,他们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有的人你看他的眼睛里是有光的,他们的生活是有幸福感的,眼睛里也有自信。”
有农民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农民特别好客,有个农民开着拖拉机就过来了,非常配合地拍照,拍完后和我们说,你跟我回家,我们去喝酒啊,你不要走。一见面就非常热情。拉着你回家喝茶,晚上还给你准备了晚饭。”
“没故事的人”往往越有故事,逄小威坦言“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他想通过影像记录的,是真正的故事,也是无法复制的时代空气。
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