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玲玲
“中国造”又一次火了。
10月10日,工信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业最新数据。2024年1-9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8.2%、51.9%、44.3%,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截至今年9月,这一数字达到74.7%,“绿色船舶中国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船舶绿色化势在必行
绿色船舶是采用先进技术或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不仅环境友好、节能高效,技术手段也更加先进。
而发展绿色船舶,既契合全球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也是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统计,80%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海运实现。船舶航运带来的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外围足球是什么意思》去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朱勇毅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绿色船舶不仅有助于促进航运节能减排,对加快船舶提档升级、促进港口绿色配套设施建设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绿色化势在必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船舶工业的绿色化转型是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船舶工业正加快推进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全面绿色化转型,为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船舶驶向全球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绿色船舶的需求持续上升。
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绿色船舶新船订单量显著增长。1-7月,全球总计1234艘6530万总吨的新船订单中,多达440艘3120万总吨为绿色船舶,占比达47.8%,超过去年全年的40.3%。以订单价值来算,绿色船舶订单金额突破41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58%。
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涌向了中国。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这是中国多方面优势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建平对国是直通车表示,第一,中国发展绿色船舶有全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从绿色船舶的研发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国都有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使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其次,自“十一五”规划至今,中国严格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因而在绿色制造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愈加庞大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船舶的绿色化转型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此外,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整体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出口额同比增长91.1%,显著的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领先地位。叠加绿色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中国绿色船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朱勇毅认为,积极的政策支持也是关键之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增强,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鼓励船舶绿色化发展。在此方面,中国推出相关政策积极响应,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绿色船舶的发展步伐。
去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当前,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出了多种满足国际标准的新型绿色船舶,提升了中国造船的国际竞争力,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朱勇毅说。
未来前景如何?
在张建平看来,未来中国绿色船舶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中国绿色船舶的综合比较优势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保持,“除日韩外,欧美发达经济体无法与中国在这一领域进行竞争”。
朱勇毅指出,尽管绿色船舶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中国绿色船舶总体规模还较小,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仍面临挑战。虽然绿色船舶环保性能优越,但其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和成本控制是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此外,国际合作和标准统一也是关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政策差异可能影响绿色船舶的国际流通和使用,加强国际合作,统一标准,将有助于推动绿色船舶的全球化应用。
王业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 ♓、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和违法发放贷 ✅款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在党的十九大后仍不知止 ➠,性质严重 ♿,影响恶劣 ⏪,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 ☺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国建设银行党委研究 ⚓,决定给予王业开除党 ⛼籍外围足球是什么意思处分;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研究,决定 ♓给予王业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由青岛市监委将其涉 ♌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复盘去年四季度债市行情,博时富瑞纯债基金经理倪玉娟在四 ⏳季报中提及 ❓,去年12月“理财净值下跌-债基赎回-抛售债券-净 ♓值持续下跌”的负反馈链条引发债券市场出现第二波大幅调整,期间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92%的四季度高点。“在四季度的两 ⏬轮调整中,受到预期转向和机构行为的影响,信用债和商金债调整幅 ⛽度明显大于利率债,如3年隐含评级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了120bp,5年隐含评级AAA-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了100bp。直到12月中下旬,监管出手维稳市场,强预期钝化债券 ⛎市场才逐步企稳。”
本报记者 郑佩佩 【编辑:陈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