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冯雨瑶
2024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由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以及下游车企“价格战”向上传导,动力电池行业“内卷”持续升级,产能加速出清。
前不久,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发出倡议,从产销两端主动控量、顺势减量,不打“价格战”、不做份额之争。
展望2025年,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告别低价竞争?
加速抢占海外市场
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出海”寻求业务突破口,产能本地化成为破“内卷”的方式之一。
12月13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两个投建项目为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均在海外,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为191.47亿元人民币。此举将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公司客户和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进程。
12月11日,宁德时代也宣布,将在西班牙建设电池工厂,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38亿欧元,年产动力电池可达50GWh。
整体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与之相伴的是,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占率不断提高。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约686.7GWh。其中,在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宁德时代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6.8%,龙头地位依旧稳固。
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总市占率进一步扩大,已超过65%,而来自韩系、日系的动力电池厂商份额在缩水。
这些优势使得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动力电池厂商如何在海外进一步扎根,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仍是坚守的核心。”陈兴文表示,其次,本地化运营和合作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策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再次,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也是必要的,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可以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同时也能规避一些贸易壁垒。最后,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也不可忽视,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和行业“内卷”,动力电池产业链“价格战”凶猛。
据全球知名投行高盛集团预测,动力电池的平均价格已经从2022年153美元/kWh下降到2023年的149美元/kWh,预计到2024年底将降至111美元/kWh。
动力电池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产业“淘汰赛”。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预测,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5年行业“内卷”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其一,在电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二,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正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不仅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三,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加剧,会带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和盈利能力。
“近些年国内的扩张除了技术进步外,主要还是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但这种竞争力很难长久持续。”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预测,从目前到明年上半年的时间段,行业会淘汰掉一些企业,明年下半年行业“内卷”的局面可能会有所好转。
深圳市高工锂电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则预计,锂电产业链价格将在2025年一季度触底,之后回升,“明年转好,后年更好”。此外,行业内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会继续扩产,第三梯队企业恐离场。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加码海外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都在持续增长。
“随着产能的不断出清,明年动力电池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预计将迎来显著变化。”陈兴文认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动力电池厂商迈向高质量发展需牢牢抓住当下的机遇。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通过“出海”脱离单纯的产品出口模式,可以进一步建立全球化资源运作能力。
“‘出海’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破局的关键。”卜益力表示,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扩张。
责任编辑:尉旖涵
近期发布的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 ❥,自2020年7月30日以来的30个月中 ⏲,CC彩2022年该指数首次跌破每20英尺标箱2000美 ➦元的大关。全球现货运费综合指数目前为每20英尺标箱1997.22美元,而在2021年9月达到超过10300美元的峰值。
虽然未在上市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但近年来梁伟享有绝对的持 ⛎股比例优势 ♋,一直是金运激光的实控人。
本报记者 金近 【编辑:晋悼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