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作为市场主要的增量资金,其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表现更优质。
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意味着每年将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同时,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此前一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多家险企积极发声
探索入市策略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超4.4万亿元。业内普遍认为,险资仍然是2025年资本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源。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多家保险公司认为,《实施方案》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引导保险资金进一步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加大权益市场布局,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保险公司持股市值
创2022年以来新高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
作为中长线资金的代表,险资持股同样备受关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以前十大流通股东进行统计(注:中国人寿第1大流通股东为其集团公司,持股比例过高,故剔除),险资期末持股市值达到7106.68亿元,持股市值创2021年以来次新高,2022年以来新高;与此同时,2024年三季度末,险资持股数量接近700亿股,也创下2022年以来新高。
由于2024年年报尚未出炉,2024年年末的险资持股市值尚未可知。但从公开信息了解到,2024年以来险资频频举牌。
险资举牌一方面是为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号召,另一方面与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等因素有关。险资举牌意味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同时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的持股信号。据此估测,2024年年末保险公司持股市值或持股数量有望取得突破。
险资高持股比例公司表现更优异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规模较大、偿付周期较长的特点,是典型的“投资长钱”。
与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相比,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更倾向于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笔者在对险资持股进行多维分析发现,险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表现更优质。
据数据宝统计,自2022年至2024年(2024年取三季末,其余取年末,下同)持续获险资持股,按平均持股比例分类,平均持股比例超过5%的公司,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平均持股比例超过10%的公司同期平均涨幅超过37%;平均持股比例低于5%的公司同期平均涨幅25%左右;平均持股比例低于1%的公司同期平均涨幅低于19%。
险资持股比例高公司
具备两大显著特征
险资持股公司有什么特征,低持股比例公司和高持股比例公司在基本面和财务方面有什么区别?
笔者按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险资平均持股比例划分范围,分别计算对应公司的平均股息率(近12个月)、2022年及2023年净利润均值、以及净利润复合增速、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险资平均持股比例高的公司,股息率及净利润规模更大。
具体来看,险资平均持股比例超过2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接近4%;平均持股10%至20%的公司,平均股息率3.6%左右;平均持股1%至3%的公司,平均股息率2.35%。
净利润方面,险资平均持股比例超过20%的公司,2022年、2023年平均净利润金额分别为91.4亿元、122.01亿元;平均持股3%至5%的公司,2022年、2023年平均净利润金额分别为23.36亿元、25.33亿元。
从净利润复合增速以及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加权ROE)来看,险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成长性、盈利性更加稳定。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18家公司平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2022年、2023年18家公司平均净利润均超过280亿元。
高股息+险资持续持仓的
TMT股仅12只
乘政策之东风,哪些公司未来可能获得险资垂青?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通过加大对高股息个股投资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收益和报表更加稳定。
惠誉评级亚太区保险机构评级高级董事王长泰表示,持续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激励《乐虎66vip乐虎国际》保险公司增加其股票投资。此外,长期保险资金的持续增长,使保险公司能够扩大其投资领域,包括增加对具有稳定股息收益的股票投资的配置。
按照上文险企的发声以及上述观点,数据宝按照以下条件:
1. 2023年年末、2024年三季度末获得险资持股
2. 最新股息率超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30日的均值(1.67%)
3. 属于TMT行业(传媒、计算机、通信、电子)公司
4. 剔除2024年首亏、预减、略减的公司
责任编辑:何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