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今天已经入职新公司了。”2月12日,曾经的智驾独角兽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前员工武娜(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我在纵目科技发现工资异常就开始看新机会了,很多同事现在才开始忙着找工作、面试,同时还要忙着维权。”
刘成(化名)是武娜口中的众多同事之一,现在的他忙着找工作,同时也在忙着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社保。“我们公司老板跑了,消息都是‘已读不回’。”
时间回拨至2月8日,有纵目科技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发消息称,2月8日18点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把个人物品取走或者办理离职证明。
“说办离职都是骗人的,薪资数据没有。我是自己去社保中心办的退工。”刘成称,“开工前一天,老板在国外开了个会,让员工自给自足。高管也都离职了。”
与刘成一样被拖欠工资、社保的员工还有700多人,他们还都奔波在维权的路上。多位员工告诉记者,纵目科技CEO唐锐已在国外且失去联系,其视频号的IP地址显示在日本。
对于员工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2月8—12日,记者多次拨打唐锐手机号,但均处于关机状态。与此同时,记者以短信向唐锐发送采访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智驾独角兽遭遇资金危机
“纵目在智驾行业还是比较有地位的,当时觉得毕竟是十几年的企业了,一时的困难应该还是会过去的,万万没想到……”谈起纵目科技的现状,武娜言语间仍觉得不可思议。
如武娜所言,纵目科技曾经的确是智驾领域的明星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其总部位于上海。
智能驾驶是需要巨额资金持续投入的行业。单在2024年11月,纵目科技的资金危机向外界逐渐暴露出来。工资发放日是每月10日,但在2024年11月10日,公司召开临时全员会议宣布,发薪日延至当月25日。而后在当月25日,纵目科技再开全员大会。
2024年11月25日,纵目科技员工工资也有所调整。记者获取的方案显示,凡月薪在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按税后1万元进行发放,剩余部分在融资到位后当月补发。社保和公积金会正常全额缴纳。此外,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且纵目科技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予以取消,2024年的13薪暂缓发放。
“2024年10月、11月的工资和社保公积金都有发放,但12月份的工资和社保就通知都没有了。”刘成向记者愤怒地说道,“我们被拖欠工资,社保也没缴纳,这些影响太大了。”
1月24日,唐锐曾在公司的钉钉员工群@所有员工,并发文称:“现在我们还在积极想办法。现在的情况,包括宁波这边节后才会按照流程启动收购资产尽调,东阳股东在筹划一些举措,但是节前不会有新的融资进来是比较明确了。”而后在1月26日,纵目科技召开全员会,唐锐向员工告知公司目前所处的艰难现状,并建议大家可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
年后情况并未得到缓解。2月8日,公司员工李磊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发消息称,2月8日18点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把个人物品取走或者办理离职证明。
2月8日,记者刚到达纵目科技上海总部之时,正有工作人员从纵目科技办公大楼大门里侧,用白色不透明的贴纸贴在大门玻璃上,现在从大门外面已经没办法看到公司的前台。
多次上市受挫
“纵目科技的崩盘事件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出现端倪了。”2月13日,对于纵目科技从当初的明星企业到当下的现状的变化,一位接近纵目科技人士向记者如是说道。
“唐锐一直在创业公司,他对公司的发展相对比较理想化,觉得靠融《极速飞艇官方进入58·nf稳》资就可以活下去,不去算公司具体的经营账。”上述人士坦言,“几次IPO都没成功,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港股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3年累亏近16亿元。
“年度亏损都大于年度营收,累计亏损已经十多个亿。”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早期的几个投资者对唐锐很照顾,这也是纵目融资相对顺利的原因所在,只是经营账一直没算过来。”
对于纵目的亏损,曾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ADAS市场主要还是被海外的国际供应商所垄断,国内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本来就相对较少。“纵目虽然是较为领先的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但现阶段搭载其产品的量还较少,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所以企业会持续亏损。”
在资本市场,纵目科技曾是个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港股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有过9轮融资,其背后投资团队实力不凡,阵容也十分多元化。其中,D3轮是由湖北小米领投。
记者注意到,纵目科技曾多次冲刺IPO。2017年、2022年,纵目科技就曾挂牌过新三板、冲刺过科创板。2024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而后由于招股书满6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纵目科技港股上市申请于2024年9月28日失效。
对于纵目科技多次冲击IPO失利的缘由,2月8日,另一位已经从纵目科技离职的员工吴宇(化名)向记者分析道:“核心还是与公司的造血能力相关。纵目科技冲击A股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公司造血能力(欠佳),另一方面是赶上了2023年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
新业务或致公司业绩承压
除智驾业务外,纵目科技也在多维度布局蚕丛机器人业务。2024年1月,唐锐宣布纵目科技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正式问世,并正式推出FlashBot闪电宝。同年12月4日,上海纵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RUI TANG(唐锐),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根据公开报道,在纵目科技1月26日召开的全员大会上,唐锐表示,公司一直在与某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还需要春节后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此外,唐锐还表示,公司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每次公司开会都说有新的意向合作公司或者政府啥的,但每次都没有后续了。”刘成向记者解释道,“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一直说后面有几千台的大单,但其实落地的很少。”
对于公司所处现状,刘成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公司把重心放到机器人上,那乘用车的高阶泊车技术就开始停止,业务也开始收缩。而机器人业务采用的乘用车的技术路线,现阶段很难真正做到量产落地,这就导致公司在这一块的资源越投越多。”
本来百米冲刺的智驾明星企业,却迎来了大败局,倒在了2025年的春天前……
纵目科技的雪崩会不会加速智能驾驶赛道的洗牌?接近纵目科技人士称,纵观中国整个智能驾驶赛道,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企业非常少,大部分企业还是靠融资来“输血”。“很多智驾企业都是在赔钱做业务,一旦融资的口被卡死,大部分企业的生存都会变得艰难。”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