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栏目《2023中国诗词大会》现场,“苏东坡数字人”亮相,以“历史情景再现”的形式为选手出题,并与现场的主持人和选手进行实时互动。“苏东坡数字人”的出场,再度让“数字人”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随着虚拟现实、边缘计算、实时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比二次元虚拟偶像更接近真人形象的3D超写实“数字人”逐渐增多,一批面容靓丽气质佼佼的“数字人”应声而至,“穿梭”于现实生活的各类场景。“数字人”也因此入选“汉语盘点2022”之年度十大新词语。作为当前数字技术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人”体现了数字文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也打开了网络文艺新媒介产品的审美想象和创新创意空间。然而,透过丰富的“数字人”景观可以发现,令人过目不忘的优质“数字人”形象目前仍不多,而一些频繁出场的“数字人”形象总体上趋向单一化、标签化、扁平化,尚不能清晰传递“数字人”形象的功能、内涵及审美意味。如何赋予“数字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一批兼具中国文化品格和“流量密码”的优质形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数字文艺内容需求,应是高质量文艺建设背景下“数字人”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
“人设”是“数字人”形象创作的起点却并非终点,再完美独特的“人设”都会在不断面向满足粉丝的“表演”中被消耗成空心的、扁平的标签。一味迎合消费端需求而精心包装的“人设”,容易陷入套路化拼贴所带来的局限,使“数字人”形象成为没有生长空间的僵化符号,最终导致“人设崩塌”。优质的“数字人”形象要源于“人设”,高于“人设”。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类型的“数字人”形象看似迥然有别,但他们的共同点也不少:年轻时尚、个性张扬,充满未来感和科《凤凰彩票APP》幻感,既是完美偶像也是软萌有缺点的“人”。他们擅长在完美与不完美“人设”之间拿捏合适的尺度,需要“爽点”或“萌点”就看粉丝的选择了。
如果“数字人”仅止步于制造类型化的数字网红,他们的形象其实仍然是模糊的。“数字人”形象要高于“人设”,就是要从制造“人设”转为创造人物,使“人设”成为人物的一部分而非取代人物。参照古今中外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优质“数字人”形象的创造除了独特的“人设”外,还应在先进技术支撑下进一步打开“数字人”形象不断成长的空间,使其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内涵,有文化吸引力的气质,有精神引领力的品格。“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数字人”形象才能拥有兼具思想和艺术的灵魂,开拓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数字文艺新境界。
以新文艺形态表达文化自信
一些海外“数字人”形象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全球数字文化创意和“数字人”产业赛道的头部IP,源自“数字人”背后的文化价值及文化活力所带来的内生动力。优质“数字人”的形象创造,包括角色设计、性格喜好、服装造型、才艺技能、语言风格、价值追求等,是优秀文化滋养下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美学精神与时代审美的有机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质“数字人”不仅是链接数字内容与用户群体的新兴媒介,也是科技与文化融合下新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表达。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数字人”创新发展提供深厚文化根基,“数字人”能够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精神的符号载体;另一方面,“数字人”通过形象创造、故事讲述、场景应用等方式与新的时代审美相对接,能够以新文艺形态表达文化自信。在“内容为王”的当代文艺发展主潮及新一轮全球数字文化竞争与流量池争夺背景下,“数字人”要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技术日益精进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有中国文化品格和文化特色的“数字人”形象,方能形成持续影响力。
优质“数字人”形象要体现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的融合。“数字人”并非虚幻的代名词,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产物。二次元偶像与超写实“数字人”虽存在技术应用和形象展示的显见差异,但他们具备共同的美学内核——源于生活、回应生活并走进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所内蕴的时代脉动和文化审美是“数字人”生长的土壤。如同所有的文艺创作规律一样,“数字人”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当越来越多“数字人”出现在综艺节目、新闻直播、视频广告、文博旅游等现实生活场景,人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测绘生活、反映生活,并且把中国文化基因与当代生活美学融入艺术创造的“数字人”形象将会脱颖而出。中国文化基因凝聚丰富的文化元素、人文精神与生命情趣,能为“数字人”形象提供坚实的文化品质和美学智慧,也是“数字人”守正创新的文化之源。“数字人”的创新发展可借鉴《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新国风对传统文化的年轻化创意表达方式,把中华文化内涵的提炼与数字文艺的创新表达相结合,使数字文艺生长与当代美学语法相契合,从传统跨向当代,从古典迈向时尚,创造更多具备中华文化气韵又自带“流量”的“数字人”形象,不断提升数字文艺生命力。
努力彰显时代审美旨趣
虚拟偶像、二次元、Z世代是“数字人”文化的关键词,也一度成为青年亚文化的符号标签。随着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以及Z世代成长为自觉拥抱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消费主体,“数字人”开始突破圈层区隔,借力“科技+文化”风口逐渐跃入主流文化视野,频频出现在冬奥会、春节晚会、新闻直播等重要文化平台。“数字人”在虚实交融和突破“次元壁”的发展模式中,正以新链接方式、新审美体验和新场景美学引领网络文艺新形态发展风向,形成“风景独好”的数字媒介文化新景观。“数字人”景观之“新”不仅代表网络文艺的新发展趋势,也是新的时代脉搏和时代气象的表征,呼应了艺术创造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密切关系。流行文艺记录时代,也必然要以时代精神为其价值底色。因此,当越来越多集科技、时尚、个性、互动为一体的“数字人”成为Z世代心目中的偶像,成为各行业角色的扮演者,并且开始搅动原有的审美规范时,他们就不只是遁入数字世界的虚拟形象和“流量”的聚集者,而是被赋予职责和使命的数字“人”,是美好精神生活的缔造者和传播者。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这就说明必须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美学功能。优质的“数字人”形象应锚定文艺陶冶性情、升华气度的发展风向,用有品位的艺术为美好精神生活赋能,为人们提供审美滋养和心灵丰盈的力量。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数字人”形象的创意生长、维护提升的全链条环节,打造有温度的健康向上的形象。我们看到,很多“数字人”正化身各类社交平台和活动场景的“社交达人”“顶流网红”,努力营造关于时尚美妆、旅行打卡、美食点评、数字社交、情感探讨、人生困惑等系列话题热度,不断拉近“偶像”与粉丝的距离。他们的“言谈举止”在流量加持下往往具有无限放大效应,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自觉摒弃泛娱乐化、庸俗化、感官刺激等倾向,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向价值和审美风尚。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时代文艺标识,激发Z世代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优质“数字人”形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努力彰显时代审美旨趣,传播当代社会观念,反映共同价值追求,才能以隽永的艺术魅力形成数字时代的文艺标识。要用中华美学和当代价值为数字文艺持续赋能,以优质“数字人”形象向Z世代传递有内涵有格调的文化精神,激发Z世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数字人”形象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文化魅力。
(作者:刘桂茹,系福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