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可以说量质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有超过2000只政府投资基金,目标规模超12万亿元。调查显示,八成政府投资基金放大倍数大于4倍,已成为各地壮大产业、支持创新、招商引资的“标配”甚至“赛道”。然而,政府投资基金也有“成长的烦恼”。比如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基金有了缺项目,导致钱“趴”在账上闲置。有的在同一行业领域重复设立基金,造成“小、散”碎片化,作用受限。还有的缺少专业人才支持,资金投向不佳、管理落后,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强。
要避免这些问题,还得在“精”字上下《乐动体育app入口》功夫。首先,要谋定而后动。设立基金前,要对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现状、市场环境、项目储备、已有政府投资基金情况等有全面深入的把握,要在国家鼓励的投资方向内选择更贴合当地实际的领域,设计更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不能盲目“抄作业”。政府投资基金,表面是资金的聚合,底子是机制的发力。这种机制要能发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产业方向、汇聚科技创新合力等关键作用,其组建必然要进行精心而系统的研究谋划,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现在不少地方设立基金的前期准备越来越扎实,比如有的专门组团去外地“取经”,有的把各方专家请来共同“把脉”出招,为的就是把思路理清、把办法想透、把制度建好,然后再出手。前面多一些准备和预案,后面也会少一些堵点和风险。
精,还在于管理的优化。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最大难点就是在政策性和市场化之间实现最佳平衡,这也深度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投资基金管理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制度和人员保障,厘清责任、明确分工是关键。政府部门应该更多聚焦在明确方向规则和进行监督考评上,中间的市场化运作主要交给专业机构,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部门既不能缺位,要严格把牢投资的战略方向和法律法规边界,在建机制、搭平台、拓资源上多做工作;也不能越位,用行政化、机关化思维过度干预,影响基金运营效率和专业机构能动性。
政府投资要当好稳投资中流砥柱,离不开协同发力。各方应坚持“精”字为要,加强系统联动,发扬实干精神,让政府投资基金真正为产业赋能、为地区添彩、为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