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承纬
【光明时评】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国民彩票旧版》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今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稳中有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前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从宏观指标来看,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条件在增加,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中国经济“基本盘”不断夯实,是因为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纵观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后,无一例外地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相比于速度,如今评判经济好不好,我们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更合理、发展是否更协调、创新驱动力是否更强、绿色发展是否更优化、开放程度是否更高、人民的获得感是否更强。因此,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我们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不断被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不断塑造着发展新优势。在创新投入方面,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产业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4%和11.4%,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和9.1%。在创新成果方面,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我国自主研制的商用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首次成功构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天元”量子模拟器;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首个人工智能版本……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果问世,成绩斐然。
科技创新,是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是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变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在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意义更加凸显。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继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我国丰富的海上资源也促使海上风电登上能源发展的舞台。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大国影响力日益彰显。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