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作者:李秀中
轨道交通加快促进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由若干超、特大城市等组成的“超级大都市”正呼之欲出。
6月15日,从上海站至上海虹桥站的超级环线高铁正式上线,这是长三角地区首趟跨越三省一市的环线高铁,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以及黄山、九华山和千岛湖等多个景区。
从“一体化”发展向“同城化”迈进
其实,开行环形高铁并不是新鲜事,此前已有海南的环岛高铁、江西的环鄱阳湖动车、山东的环游齐鲁高铁等,但这些都在省域内。首个跨省环线高铁则是成渝贵环线高铁,成都铁路局开行跨四川、重庆和贵州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大环线高铁。
2020年4月10日,成都、重庆和贵阳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主要环绕着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在此基础上,三地政府又提出以高铁为纽带,打造西南成渝贵“铁三角”经济区、经济带。
此次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开行超级环线高铁,联通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其作用和影响则更为深远。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向第一财经表示,环线高铁将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最直观的作用就是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密切人员往来和人才交流。从产业上看,直接受益的就是旅游,将大上海都市圈与黄山等沿途几大景区连接,促进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景区一体化发展。
陈耀表《龙8娱乐网站手机板》示,未来还会影响企业的布局,尤其是相对偏远的一些地区,比如安徽和浙西地区。有些对大城市的土地等成本比较敏感的企业,可以选择到周边更低成本的地区布局,有利于这些地区人才和技术等资源获取。
不仅如此,6月6日,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签订了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涉及轨道交通、人才工作、科技金融等。其中,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签署的“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
在长三角轨道交通加快成型的时候,另一个发达地区珠三角地区诞生了“最长地铁”线。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线贯通”运营后,从广州番禺出发可30分钟直通佛山、东莞,60分钟即可抵达肇庆、惠州。
这条地铁化的城际铁路,加速形成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由于城际列车可直抵中心城区,相比在外围设站的高铁、动车更有吸引力。陈耀表示,相比长三角的环形高铁,这条“最长地铁”线更有利于形成通勤圈。广州地铁延伸到市域以外,将大湾区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从“一体化”发展向“同城化”迈进。
城市巨无霸正在成型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全程运行8小时9分钟,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和杭州等7个万亿GDP城市连接起来。珠三角“最长地铁”连接起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5市,包含3个万亿GDP城市。
不仅在经济规模上,更重要的影响还在于,通过轨道交通建设,这些城市同城化加快,而且逐渐连绵一体,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超级大都市”,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人口规模上,形成一个城市巨无霸。
陈耀表示,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各大都市圈来看,虽然各自都市圈的发展进程不同,但是方向大体一致,都是从都市圈中心城市联网,到郊区联网,再延伸市域以外,未来这种同城化将在更多都市圈出现。
从202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和济南等14个国家级都市圈,另外还有省域内规划的若干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的先导就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而轨道上的都市圈是重要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另外,该意见提出,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统筹布局都市圈城际铁路线路和站点,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等提供城际列车服务。
这些轨道交通建设织密成网,将加快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因此,独立的城市个体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更加融为一体,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一个超级大都市。
在已经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建设来看,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推进最快。比如,目前,成都都市圈的轨道交通资阳线开始空载试运行。这标志着项目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接下来,线路将陆续完成安全评估、试运行、初期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等,预计在今年9月底开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