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赵斌)“我们村这一排排别墅、楼房都是村民用西红柿堆起来的。”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卢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统计,目前梨园村已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14家,70%的村民参与其中。截至2022年底,全村西红柿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带动周边5个村形成5000亩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西红柿5000万斤,产值近1.5亿元;吸纳带动从业人员1500余名,产品销往山西、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区市。
卢志强说,现在大部分村民都盖了楼房、别墅,还买了车。村民王五林之前因为兄弟姊妹多,母亲体弱多病,是他们这个贫困村里的困难户,通过入赘方式才成了家。如今,王五林带着家人种西红柿致富,拿出四五十万元盖了别墅、家里还有三辆汽车。
55岁的种植户王五林说,最早露天种植西红柿时,不像现在的大棚种植一年两茬、抗灾能力还强,当年一场大风就能刮走一年的希望。即便丰收了,信息闭塞、运输不便,西红柿烂在地里也是常有的事儿。
请种植技术员、争取扶持资金给村民建高技术含量大棚,解决产量问题;请专业团队在整村规划时统一布局的道路,解决了西红柿的即时运输问题。同时,还充分挖掘村仰韶文化文旅资源、地域优势,打造出集“近郊休闲、乡宿餐饮、农耕体验、文化研学”多维一体的发展体系。
“转变思路、敢于创新,重新盘点整合现有资源,逐步形成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结构,村集体经济就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西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海军介绍。
“红旗渠精神滋养下的村民有韧劲儿,我们基层干部就得使‘蛮劲儿’。”韩陵镇镇长杨忠强说,好思路、好模式都是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用脚“量”出来的。逐户走访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深入调研摸清用好村里的资源,才能打磨出既适合村里发展需求又让大多数村民愿意接受的好方案。
“村集体+企业+运营公司+村民”的发展模式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集体作为股东之一投资村庄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建设175个蔬菜大棚,改造美食广场和儿童游乐场等,为村民做好种植保障同时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发展煎饼、特色小吃等产业,村民可以按每股金额1000元到4500元自愿入股,村民收益优先化,股金分红累计百元可提现。
西红柿种植是主要产业,有劳动力、有技术、有渠道的绝大多数村民分工联作,从选种育苗到农资采购和产品销售形成高效链条;文旅产业、研学、小吃等可让难以从事种植劳动的村民实现增收;保洁、秩序维持等岗位留给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即时比分8波体育》;没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参股分红坐在家里收钱,利用产业和模式实现了巩固脱贫成果无漏点,乡村振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