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曦 叶 青 杨 仑 颉满斌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广州市科技局印发《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近10亿元,实施基础研究人才的“启航”“续航”“领航”等计划,旨在阶梯式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
“这项政策是广州放眼未来,为自主培养出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天使投资’。”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委员说。
为顶尖人才培养铺设阶梯式成长路径
“应基于对顶尖人才成长的规律性认识,创设适宜的筛选和衔接培育机制,探索畅通顶尖人才成长的发展通道和衔接培养链,最大限度促进不同阶段顶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代表认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以来,学校在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持续进行改革,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说。
长期稳定的项目支持,能加速不同成长阶段青年人才的成长。中科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军代表介绍,该所在人才梯队方面设立“曙光”“旭光”等专项计划,推动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升本领域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使其在本领域前沿或技术研究方面有所创新。
“广州也是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力度,对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为抓手,构建广州基础研究人才梯队。”王桂林介绍。
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的制度体系
“培养人才,就要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承担重要岗位,以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到重大科学活动中。”张学军说。
去年,该所研制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随“夸父一号”进入太空,成功获取了我国首幅莱曼阿尔法波段全日面图像和空间360纳米波段全日面图像。支撑这一项目的科研团队中,不乏“挑大梁”的青年科学家。
“应赋予青年人才更多‘从0到1’的攻坚任务,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的制度体系,形成顶尖人才成长梯队的生力军。”王桂林建议。
不仅要敢于“压担子”,还要给政策配资源,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成长的阶梯。
“应根据成果排队,把有限的资源配给最有活力、最能产出成果的团队。良性的引育与竞争机制,助力科研人员修炼出更多的‘独门绝技’。”陈军欣慰地说:“目前南开化学学院有10多位教师有实力去冲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专家型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也初见成效,学科发展后劲十足。”
仅2022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就获得国家级重大重点类项目十余项,有两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7位教师入选国家“四青人才”,还有3位教师分别获得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在产学研合作中构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2020年,康希诺生物研发新冠疫苗只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2022年9月,康希诺生物推出全球首款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在创新疫苗领域拼出一条自主创新路。
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委员表示,这些成绩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团队建设。
“除了搭建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加入,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层次培训机会以及各种鼓励创新机制外,我们还非常注重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既提升了企业科研人员基础理论水平,又为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人才提供了实战机会。”朱涛介绍。
“我认为应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之间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构建‘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基础人才培养全链条《芒果体育app竞彩》,在实战中培养顶尖人才。”朱涛建议,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科研合作中为优秀人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