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12月4日电 题:湖北秭归:“困牛塘”蝶变乡村“振兴堰”
作者 周华山 赵宗政
初冬,在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大大小小的堰塘星罗棋布,成为点缀峡江画卷的灵韵之笔。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小微水体治理,实现“还堰复景”,让一个个“困牛塘”蝶变为乡村“振兴堰”。
秭归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长江流经秭归64公里,滋养着西陵峡两岸民众。然而在“见不到江”的乡村,村民却饱受缺水之困。
秭归县水利湖泊局工作人员白波昌介绍,秭归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难引难留、容易渗漏,加之峡高谷深、山高坡陡,人员居住与产业分布分散,水利建设难度大,许多村民以前只能靠挖掘堰塘引流高山泉水,解决生产生活需求。
在郭家坝镇熊家岭村,大大小小的堰塘有120多个,修建久远、权属不清。自来水入户之后,村民们对堰塘疏于管护,曾经的水源地变成了“困牛塘”。2022年发生干旱时,村民们“望堰兴叹”,只能花大价钱买水灌溉。
白波昌说,旱情坚定了秭归进行小微水体治理的决心,该县整合资金1600万元用作奖励,撬动民众主动“修堰护水、引水兴村”的积极性。
“自己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熊家岭村村支书孙大禄说,修堰、管堰的过程都采《英亚体育最新版》用“共同缔造”的办法,大家商量着把泉水引
秭归两河口镇两河村的天鹅池也重新焕发了光彩。治理前,这个建于1956年、设计容量5万立方米的堰塘已沦为了只能容纳2000立方米的小水池,经过治理后,已恢复库容,满足附近10个组的产业灌溉。
通过“还堰复景”的小微水体治理,秭归县不仅实现了农村人居饮水、产业灌溉“双稳定”,也推动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71岁的两河村村民王功元在家门口种植了6亩小水果,有蜜桃、石榴、李子、杏子。“以前冷冷清清的山村,现在游客旅游络绎不绝,自己的小水果不愁销,今年卖了6万多元。”王功元说。
白波昌说,以堰塘治理为特色的小微水体治理体系,为秭归县流域综合治理增添了“微”力量,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微”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