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3月7日电(董易鑫 章馨予 赵在志)日前,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下称:浙江婺剧团)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开展下乡演出。现场,老少戏迷闻讯赶来、现场一度水泄不通的火爆场面,令参与者至今意犹未尽。
“小时候,几乎每个村都有婺剧团,农闲时会搭台唱戏。我的母亲就是婺剧演员,我从小是趴在戏台边长大的。”参与此次演出的浙江婺剧团演员杨霞云说。她和爱人楼胜不仅是一对“梅花伉俪”,二人也同为武义人。
浙江中部的山区县因何婺剧人才辈出?
“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是时代之需,更是老一辈武义婺剧工作者用艺术生命坚守的希望。”7日,武义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张穗萍说,自己也曾是一名活跃在婺剧舞台、斩获多项大奖的婺剧演员。在武义开办戏曲班、急缺优秀师资的关键时刻,她走下舞台,迈上讲台。
婺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京剧的《国际彩票平台路线导航入口》祖宗、徽戏的正宗、南戏的活化石”。
1991年起,武义开办戏曲专业,历经第二职校戏曲班八婺艺苑、兰香艺校,最后整合成如今的武义职业技术学校。30多年来,该校培养出1000多名婺剧演员,武义籍婺剧演员遍地开花。同时,原武义县婺剧团还是浙江第一个受邀出国演出的县级剧团。
武义职业技术学校老师叶辉说,婺剧在武义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众基础。高峰时期,当地注册的民间婺剧团有36个。在该省义乌、东阳等地的剧团里,武义人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
今年17岁的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王帅帅出生于“婺剧之家”,他从13岁开始坚持练功,从练飞脚、旋子、扫腿、台步、耍花腔、翻身、唱腔,到练戏,一样也不落下,一次甚至能翻40个跟头。
为了让年轻人传承好婺剧,武义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婺剧进校园”活动。
如今,爱婺剧、学婺剧、唱婺剧、演婺剧在武义壶山小学、熟溪小学、新宅小学等多个试点学校蔚然成风,“小小梅花朵朵盛放”,涌现出了全国少儿梅花奖得主阮登越、浙江全省婺迷争锋冠军王宇晨等一批婺剧新星。
经过多年的培育,婺剧传承后继有人已成事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