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财网
文/每日财报 仲宇
春节后第一个星期,又有新的IPO即将上会了,很多排队的企业也在忙着提交新的资料。
元旦前一日,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海农商行”)向深圳交易所更新招股说明书。自2018年备战IPO以来,南海农商行于2019年便首度递表申请上市,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于2023年3月“平移”至深交所并获受理,但迟迟未见进一步突破。这次更新招股说明书,是否意味着上市的脚步近了呢?
翻开海南农商行的招股书,我们看到的是其高度谨慎,也看到了高度谨慎放贷并未使其资产质量向好,更看到因谨慎而导致的业务结构失衡。过度依赖投资支撑增长的海南农商行,该如何保证业绩的可持续性?
股权极度分散,“原始股”打六三折
南海农商行,是2011年在南海区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来,而后者的前身则是具有60年发展历史的南海农村信用社。目前,南海农商行已经成为南海区从业人员及营业网点最多、信贷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银行;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南海农商行以22.75%和22.73%的存、贷市场规模位列南海区同业第二和第一。
早在2011年改制时,南海农商行股东群体中就包括37户企业法人股和11079户自然人股东。十多年来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及增资等,但其股权结构依旧极度分散。截至2024年6月30日,南海农商行“散户股东”共10857名,“机构股东”共55名——其中仅有4家超过5%,最大的股东“南海承业”(佛山国资委控股)仅持有6.03%的股权;第二大股东能兴控股持有的5.29%则处于司法冻结状态。
2024年11月10日,能兴控股名下持有的9387万股南海农商行股份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开启一拍,估值为6.29亿元,起拍价为4.4亿元,可惜无人问津。而直到12月3日再次拍卖时,被广东南海控股集团和广东南海产业集团联手以3.74亿元的价格拍下。
通过此次拍卖,持有南海农商行股份超过5%的法人股东仅剩三家,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升至7.4%。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倒也罢了,重要的是,拍卖的最终成交价格折合约3.98元/股,而按照南海农商行拟募集资金折算的6.32元/股的发行价,相当于这批原始股以6.3折的价格成交了,这或许对其IPO招股价和募资额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营收增长高度依赖投资
根据招《彩神网页》股说明书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海农商行总营收分别为59.87亿元、69.86亿元、68.61亿元和36.24亿元,先增后减但仍相对稳定在高
从收入结构上看,传统业务“净利息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8.66%持续下降至2024年H1的54.08%;反之,“非利息”业务整体贡献度在2024年上半年提升至近半数。
通常,对于银行而言,提高非息业务收入占比以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是好事,但是南海农商行高度依赖投资拉动业绩并非长久良策。
简单的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1年持续下降,占营收比重从5.23%掉至2024年上半年的3.03%;而2021年至2023年增长的8.74亿元营收中,7.41亿元或84.78%的增量来自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且两项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占营收比重高达41.67%。
反观核心的“利息净收入”业务,在2022年同比增长4.86%后,增速在2023年降至0.56%,而2024年上半年录得的19.6亿元收入仅为去年的45.21%。
核心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贷款方面主要因素与南海农商行的“谨慎”高度相关。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海农商行贷款及垫款金额从1196.82亿元持续增长至1585.64亿元;其中对公贷款长期占比在60%左右,对公贷款金额从773.97亿元持续增长至977.94亿元,期间增速分别为10.99%、10.9%、7.41%和6.08%,年年低于可比上市银行对公贷款平均增长率。
低于行业均值的原因是南海农商行对风险的把控:其对公贷款的集中度过高,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行业占其对公贷款比重一直在90%左右;而为了降低行业风险,南海农商行的对公贷款中超过七成为质押、抵押贷款——相比信用和保证贷款而言,平均贷款收益率自然要低得多,这或许是南海农商行未详细披露该数据的原因吧。
而反观存款方面同样不乐观。公司客户存款中,活期存款持续下降且定期存款增长较少,2024年上半年公司端存款较2021年流失32.47亿元或5.1%;而个人客户存款整体从2021年的1126.93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1510.47亿元,其中90.69%的增量来自个人定存;导致南海农商行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从52.11%持续提升至57.26%,结果就是存款成本居高不下:2024年上半年吸收存款平均成本为1.88%,较2023年反而提升0.01个百分点。
在“让利于实体”引导下且自身放贷政策导致贷款收益率低,叠加存款成本率居高不下,就导致南海农商行利差迅速下行;存贷利差比去年下降0.33个百分点至1.99%、总利差较去年下降0.28个百分点至1.48%,从高于行业均值沦落至平均水平下方。
不良抬头,利润两连降
审慎经营把控风险是好事,毕竟银行属于高杠杆行业,承担这国民经济运行的压舱石。
可是南海农商行的高度谨慎却未能换来“风险免疫”: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海农商行的信用减值持续攀升,分别计提4.33亿元、8.97亿元、19.32亿元和7.85亿元,其中来自贷款减值分别为3.81亿元、9.51亿元、19.24亿元和10.15亿元。
大额的减值损失自然拖累其利润表现,同期的扣非净利润录得两连降,分别为30.43亿元、27.28亿元、23.82亿元和16.27亿元——2023年相比2021年缩水高达21.72%。
尽管计提了大量的减值损失,但是贷款的不良仍在高位;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南海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8%、1.13%、1.49%和1.39%。
尽管2024年上半年较去年有所下滑,但细节仍不可小觑:对公贷款中占比超4成的“制造业”的不良率仍较去年提升0.02个百分点至1.89%;而近年来持续增长的零售贷款中,随着个人房贷的减少和经营贷、消费贷的快速增长,导致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一路走高,从2021年的0.69%持续提升至1.25%。而一贯谨慎放贷的南海农商行在对公承压之下又如何应对零售贷款?
总之,南海农商行排队上市已经五年了,想要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必须要先思考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否则高度依赖投资收益的话长期大概率会导致其营收波动,且在债牛愈演愈烈之下其积累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