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全球首个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专业科研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与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在北京揭牌成立近2年来,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果?国际影响如何?
中国科学院院士、CBAS主任郭华东5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基础科学、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给出答案称,CBAS已取得“建成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SDG)大数据平台系统”“研制发射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构筑全球伙伴关系计划”等六大成果,并产生重要国际影响。《澳门最准内部资料大全正式》
郭华东院士对CBAS的六大成果予以介绍说,一是建成全球首个SDG大数据平台系统。包括建成SDG大数据云基础设施、SDG大数据平台门户、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数字地球原型系统。其中,SDG大数据云基础设施拥有50PB存储、2PF高性能计算、10000CPU核心云计算能力,同时,突破SDG大数据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数据管理引擎、智能分析引擎和可视化引擎等系统软件,以及开发15个机器学习模型、150余算法工具,云化集成100余款工具软件等。
二是研制发射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针对多个SDG目标,该卫星微光、热红外、多谱段三载荷有效保障全球数据获取效能,并面向全球开放,已成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的务实举措之一。
三是研制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产品。2022年4月,发布系列“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2022年9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CBAS研制的6套SDG产品,为各国更好实现粮食安全、陆地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数据支持;2023年3月,联合国水事会议期间,CBAS向联合国大会主席赠送7套全球水资源数据产品。
四是完成4个年度SDG指标评估并发布国家报告。聚焦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可持续发展目标,CBAS从典型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4个尺度,展示地球大数据在数据产品、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3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和监测评估成果。这4个年度报告累积84套数据产品、54种方法模型、75个决策支持建议,形成106个亮点成果。
五是形成SDG地球大数据评估国际服务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地球大数据评估方法体系,填补了14个指标数据空缺,实现40个指标的大尺度、高时效、细粒度监测,首次实现中国56个指标综合评估,并与联合国机构开展务实合作,在联合国重要报告与全球事项中推广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六是构筑全球伙伴关系计划。CBAS全球伙伴关系计划于2022年9月启动,首批来自全球三大洲的14家伙伴机构加入,包括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一流高校、研究所和国际组织。
目前,CBAS正在实施全球发展倡议第28项成果清单,开展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研究、发起成立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ASSA)、研制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数据及信息方案等工作。其中,在研制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数据及信息方案方面,研制并发布SDG全球数据产品,面向全球提供数据产品服务;编撰《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报告》,服务于全球发展倡议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期评估。
郭华东指出,2023年2月,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到中国科学院参访CBAS时表示,中方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展的科学研究,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2023年3月至5月,CBAS三次受邀参加联合国会议。
“作为向全球开放的国际研究机构,CBAS欢迎中外专家和学者共同开展SDG大数据研究,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郭华东院士强调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