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称,中国是世界山地大国,广义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自然资源的重要蕴藏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山区是以山地为依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多民族的共同家园、现代化建设的潜力区。但中国特有的阶梯地貌格局造成了地表物质稳定性差、生态环境脆弱、山地灾害频发,加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山区成为地形上的高地、经济上的低谷,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难点区。该报告基于长期研究、监测和遥感数据分析,对中国山地保护和山区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研究阐释山区生态环境变化、山地灾害防治与山区发展成效。
——中国山地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一是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植被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中国已构建以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东北森林带和南方丘陵山区为骨干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向好。近十年来,山地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8.2%,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均值达到82.1%。山地生态系统的年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占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量的85%以上,山地生态屏障保护了平原低地广袤的农田城镇,支撑了江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中国以山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成绩斐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中国山区涵盖78%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区、83%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近十年来,山区自然保护地面积增长了14.4%,达1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65.3%;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中国山地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水土流失防治卓有成效。近十年来,中国山地水资源总量平均增加4.5%。国家持续加大水利工程投入,长江上游、黄河上游、淮河和珠江上游的水库平均库容调蓄系数达到55.5%,工程性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7.5万平方公里,山区土壤年侵蚀量减少27%,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主要江河泥沙含量减少44%以上,山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
——中国山地灾害防治总体态势。一是中国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灾害损失大幅降低。近十年来,国家持续加大防灾减灾投入,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山地灾害风险等级中度及以上面积由2012年的519万平方公里减至2022年的154万平方公里,减少70.3%。山地灾害数量和造成的伤亡人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十一五”减少了77.4%。
二是中国山地灾害工程防治技术显著提高,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安全。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排险等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山区线性工程(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山区城镇、水电工程、边境口岸等山地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与模式,在川藏公路、中尼公路、成昆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交通和能源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等大型水电工程的防灾减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工程安全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中国山区发展成就。一是山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性变化。2013年以来,中国689个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960多万山区人民通过异地搬迁实现小康梦想,14个集中连片特困山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增幅超过110%。2019年山区县 GDP达到33.07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85%。
二是中国山区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近十年来,中国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铁路通车里程增长1.5倍,公路实现全部县城和99%乡村通达,40座山区机场投入运营,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广袤山区天堑变通途;国家农网供电覆盖率从70%提高到99%,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山区通讯飞速发展,光纤和4G网络通达的乡镇从50%增长到98%,进入现代信息社会。
三是中国山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近十年来,中国山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山区县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45.9%,山区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山区平均现代化率达到63.4%(其中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社会服务、制度文化的现代化率分别为46.1%、71.2%、74.7%、72.5%),为2049年全面实现山区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山地保护与山区发展建议。一是进一步筑牢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巩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建议完善保障山区生态工程投入机制,加强37个山地亚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整体提升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中国山区成为生态安全的稳固屏障,持续支撑中国现《mg娱乐场4355备用网址》代化强国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山地生态环境与灾害防控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山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理与过程,开展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特别是对北方和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对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重大需求,破解山地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与工程安全防护科技难题,进一步完善山地链生灾害的风险防控与重大工程安全防护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中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全面揭示中国江河泥沙大幅度降低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保持江河水沙关系平衡,保障河流健康、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