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楼市频传利好消息。日前,广州市发放一线城市首张“房票”,探索安置新路径。随之,嘉兴市、佛山市相继推出房票安置政策。而深圳近日也公布了“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城中村改造涉及全市约40%的建筑面积。
与此同时,在金融层面,面向“三大工程”的低成本资金投放正在落地。
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PSL(抵押补充贷款)低息贷款”,是否会构成2024年稳增长、拉动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政策组合?
广州发放一线城市首张“房票”,探索安置新路径
“通过房票政策,我多获得1万多元的补贴,购房更划算了。”近日,在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旧城改造项目征拆现场,领到广州首批房票的居民周女士如是说。刚领到房票的群众吴先生也兴奋地说,“从签订补偿协议到房票开具一气呵成,下一步凭房票就可以去入库楼盘选房了。”
据“广州荔湾发布”微信公众号披露,1月5日,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在石围塘征拆现场开出了全市第一张房票,标志着广州探索房票制工作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据悉,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以石围塘项目为试点,率先落地全市第一批“房票安置”。已发放的房票凭证载明房票类型、购房地址、票面金额、政策性奖励金额、使用/兑付期限等信息,可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购买“定点入库”的新建商品房源。
广州市出台房票政策,进一步拓宽了拆迁安置渠道,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房屋安置的多样化需求,为其他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目前,首批“定点入库”名录包括荔湾发展集团、中海集团、珠江实业、力诚投资公司等。随着房票政策的正式实行,未来政府收储、统筹做地和“三旧”改造等不同模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速度均有望加快。
那么,房票能否扩大规模和范围?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房票已经确定为新时期广州旧改的安置渠道之一,考虑到全市新房去化周期长(超过20个月),广义库存去化周期在5-7年,加上未来十几年广州还要推进近100个村的旧改,而且还要施行片区综合改造,预计未来新房还将放量。在市场预期下行、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房票来实现多个方面的目的,因此,未来还会在黄埔、天河、番禺、白云等旧改重点区域推开,预计也将通过资金奖励、房价折扣、降低税费等方式,鼓励被拆迁户选择房票安置。
值得一提的是,继广州成为首个落实房票安置的一线城市之后,浙江嘉兴、广东佛山也相继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其中,嘉兴市规定,房票有效期为24个月,被征迁人应在房票有效期内使用房票购房;在房票有效期内未购房的,不得在房票有效期内兑换货币。佛山市明确,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被征收人可选择房票等方式安置。
深圳拟出新规推进城中村改造,涉全市四成建面
在旧改、城中村领域探索新模式的还有深圳。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起草的《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于2024年2月4日前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强调政府主导、分类实施。根据城中村现状条件和规划实施要求,分类推进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改造。
据悉,城中村改造的对象是以深圳市域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原村民实际占有使用的现状居住用地为主的区域。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需经物业权利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经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以下四种情况的城中村用地优先纳入拆除新建范围:一是位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等确定的重点功能片区、重点发展组团、轨道枢纽地区的;二是位于国家、省、市等各级重大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范围的《澳客网足球竞彩电脑版》;三是位于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范围的;四是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或经相关部门评估亟须实施改造的。
此外,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具备拆除新建条件的,纳入整治提升(含拆整结合)类城中村改造范围,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按照文明城市标准实施和管理。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可按照规划采取“整治提升+局部拆建”方式实施拆整结合类改造;局部拆建应以栋为基本单位,涉及的拆除用地面积之和(含零星纳入的空地)原则上不超过拆整结合类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30%。
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3年9月发布的《深圳城中村楼栋字典2022》数据,截至2022年底,深圳全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城中村单元共计2042个,城中村总楼栋约31.9万栋,总套(间)约591.3万,总建筑面积约2.2亿平方米,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居住人口占深圳全市实有人口约60%。此外,市辖区分布情况方面,龙岗、宝安、龙华位列前三甲,栋数合计占比70.3%,建筑面积合计占比74.9%。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业务董事孙林指出,城中村改造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器。2023年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会议中提及,为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业内普遍认为,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在未来5-8年内每年将拉动房地产相关投资万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亿平方米,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稳中求进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器。
预计PSL将配合“三大工程”建设保持较大规模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层面,面向“三大工程”的低成本资金投放正在落地。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12月PSL(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显示,12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PSL3500亿元;截至12月末PSL余额为32522亿元。这意味着PSL时隔一年重启,市场普遍认为,此次PSL重启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后续规模预计还会增加。
问题在于,“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PSL低息贷款”,能否构成2024年稳增长、拉动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政策组合?对此,孙林指出,如果把城中村改造比作是发射卫星,那么包括PSL在内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就是卫星运载火箭的“第一级”。从棚户区改造的历史经验看,PSL作为一种政策性贷款,在“十三五”期间投放2.6万亿元,占到棚改总投资三分之一多,同时表现为前高后低的特征,即棚改前期靠PSL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点火发动”,中后期则靠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助力棚改项目成功“送上卫星轨道”;预计PSL也将配合“三大工程”建设,在今后2-3年内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投放,确保城中村改造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艾振强认为,经过多年的拆改,城中村改造剩下的基本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想顺利推进,必须要有一系列支持措施。特别是这一轮城中村改造还要跟保障房等结合起来,资金方面的压力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这一系列动作也宣告了房地产行业将向租购并举、增量开发和存量盘活的新模式演进。
孙林表示,总体来说,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在PSL投放、政府专项债,以及房地产“金融16条”继续延长落实三个方面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城中村改造资金预计将主要来源于政策性金融工具PSL、地方政府专项债、商业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四个方面。
从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情况看,孙林表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一直是重要的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但只能作为贷款使用,项目资金仍需地方政府自筹,由于城中村改造前期投资大、周期长,在短期内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收紧的情况下,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来源有限。随着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放量,预计在专项债使用限制条件上也将实现针对“三大工程”的突破。此外,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房地产“金融16条”中的部分政策已明确延期,保持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持续稳定投放,这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中后期开发提供了更有力的资金保障。
此外,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表示,最近从中央到地方连续推出相关房地产利好政策,大方向是向保障性住房方面发展,而其不像过去那样采取外延式的新地招牌挂,基本上是在老城区通过城中村等存量改造后转化成保障性住房,由此来完成房地产的增量。在此背景下,为避免转化中的困难,政策层面使用了两大“杀手锏”,其中之一在于低息贷款政策,由此释放出非常大的流量来扶持;另外,广州推出房票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有助于解决流动性和周转效率问题。
因此,宋丁指出,“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PSL低息贷款”三大政策组合在一起,是我国倡导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新发展方式就是由过去外延式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如果能在全国普遍推开,对今年房地产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