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8日电 (杨娜)“2024年9月底我们投入鱼苗3万尾,并提前已经联系好了订单。”在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漆晓平带领村民在寒冬腊月精心养殖育苗。据他介绍,2025年3月鱼苗出栏后,可为这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5万元左右。
发展方式简单、收入不高、单打独斗、村民参与度不足……兰州市榆中县作为农业大县,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为破解上述问题,该县因地制宜探索出《yabo22vip亚博_首页》一条“1+1+N”的路径。
榆中县官方近日披露,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重要内容,2024年以来,榆中县创造性提出了“1+1+N”的发展模式。第一个“1”即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包括村集体成立的企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二个“1”指本村村民,“N”则是指除村集体和村民外的其它法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济组织。
以此种模式引导各村“三方”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将原本分散于村集体、村民、其它经济组织的资源、资产、资金以及人才、技术、市场等发展要素有效整合到一起,抱团去开发经营村集体经济的优势资源资产或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产业。
分豁岔村则是通过养殖为实体实现“1+1+N”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2024年该村联建了由“分豁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1户农户+甘肃普利农业科技公司”形成的榆中启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建成占地465平方米的钢架保温大棚,养殖3万尾虹鳟鱼。
“1+1+N”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其它经济组织做大做强搭建了发展平台,实现了“三方”共赢。
在此种发展模式基础上,榆中县高崖镇、小康营乡等乡镇还结合实际探索“抱团发展”。高崖镇组织11个村成立联合社,将各村的资金、农业机械等整合到一起统一管理运营,面向民众开展农资销售、农机服务等。
小康营乡则通过党委牵头,组织没有发展资源的12个村入股,引进企业投资140万元,抱团成立“1+1+N村集体经济发展共同经营体”,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销售,去年7月运营以来已销售农资42万元,预计每村可分红5000元,同时通过会员制的方式为入会村民节约生产成本11万元。
据了解,榆中县把村党组织尤其是村书记作为探索推行“1+1+N”发展模式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至关重要因素。2024年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学习、专题培训、定期调度等措施,有效保障了“1+1+N”发展模式落地试点、见到实效。
榆中县甘草店镇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善忠回忆村集体发展的探索过程说:“我是2017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当时郭家湾村经济相对落后,2019年,村上成立了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直至2020年,我们充分利用组织部的配套资金,在村里建成了养殖场、改造了塘坝实施垂钓和养殖项目,同时流转了500亩土地、购置了器械,开始种植作业。在种植作业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蜜蜂养殖,逐步开始生产蜂蜜。”
小杂粮种植、蜂蜜生产、承接社会化服务……如今的郭家湾村“一粮多能”,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实现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蝶变。
地处榆中县北部山区的贡井镇套岔岘村,村“两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于2023年5月引进了由上海秉骞公司投资1200余万元运营了榆中县现代畜牧业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
截至2024年10月15日,共出栏4304头生猪,实现产值约830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2024年底,该村为所有成功缴纳医疗保险的村民每人提供100元补助,让村民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福利。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效益、保障村民权益,榆中县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分离,账户分设、资产分管,建立健全资产财务管理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等制度,严格落实村账乡镇代管和审计监督等制度,切实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村民权益不受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