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5月31日电 题:三峡过闸船舶100%安检:守护“大国重器”
作者 蒋坤 刘家辛 田思羽 全安华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道和关键节点,三峡枢纽河段的安全稳定运行事关重大。自2018年6月1日起,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简称三峡局)对过闸船舶实施100%安全检查。五年来,共检查船舶25万余艘次,发现并整改安全缺陷1.5万余项,安检合格率由初期的88.9%逐年提升至98.4%。
船舶过闸安检对于守护“大国重器”三峡枢纽的安全发挥了保障与支撑作用,已成为通航安全现场管理的抓手和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底气。
严格把关 筑牢“大国重器”的安全屏障
2018年初,交通运输部1号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发布。三峡局迅速行动:船舶过闸安检从5%抽查上升到100%全检,拓展安检项目,人、财、物、管理机制及相关配套迅速跟进。
其间,三峡局系统整理各类船舶安检问题,不断优化安检流程和细节规范,深挖船舶安全隐患风险根源,摸索提炼出“安检方程式”“望闻问切”诊断法,创新船舶差异化管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一船一档”精准检查、“重点跟踪名单”及船舶安全状况评级机制……
为落实好100%安检工作,三峡通航指挥中心严格执行《三峡—葛洲坝通航调度规程》规定,仔细审核船舶基本申报信息,精细编排并定时发布安检计划,督促船舶及时抵达安检水域接受安检;三峡待闸锚地管理处适时动态确定靠检船舶数量,细心指泊船舶到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靠检。
与此同时,船员的意识也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夯实,船舶瞒报、谎报现象明显减少,船舶超载、超吃水行为基本消失,船舶证书、文书管理进一步规范。
防污攻坚 擦亮绿色峡江的生态底色
经过探索实践,三峡局建立了“三控三全两禁止”船舶污染防治三峡模式,扎实推进三峡河段船舶污染物攻坚专项行动、三峡河段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捍卫美丽长江“一零五全三提升”深化行动、三峡枢纽河段船舶污染物防治攻坚提升年行动。
五年来,三峡局共铅封船舶旁通阀近3000艘,铅封船舶达标排放阀千余艘,推进“零排放”船舶1500余艘,确认检验证书记事零排放近4000艘。实现了常年过闸船舶全铅封,基本实现了过闸船舶“零排放”。
三峡局安检员紧盯污染防治,引导船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检查船舶生活污水储存柜管路走向,高压整治未实行“零排放”的过闸船舶;加大现场监督执法力度,重点查看船舶污染物的转运、接收、处置情况,确保污染物真交付;全力协助“自动排查、智慧管理”的防污染监管系统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船舶“零排放”逐步向航运“降碳、减污、扩绿”转变。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安检的前沿阵地
2023年1月,三峡局试运行旅游客船智能安检模式,有效减少游客登轮后等待船舶过闸安检的时间,助力客船实现“客等船”到“船等客”的转变,优化游客体验。同年5月,三峡局首次利用无人机查看靠泊船舶吃水及装载货物种类,并借助无人机远程喊话,提醒船方完成安检“打卡”。
让船方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三峡局利用“三峡通航e站”,实现船员身份信息远程采集及在线核查,完成从现场核查到远程“打卡”的“华丽蜕变”;助推北斗船载智能终端走上万千船头,大幅提升远程申报成功率。
用大数据建立沟通桥梁,建立船舶数据库,为安检船舶登记造册,保证每一条过闸船舶的安全动态都尽在掌握。
以自动替代人工,在长江全线首创并投运船舶吃水自动检测装置,客观真实反映船舶吃水情况,克服人工检测误差较大的难题。
给安检设备设施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投入使用第四代手持终端,添加人脸识别、船长指纹确认等功能;不断升级三峡—葛洲坝过闸船舶安检信息共享软件,进一步实现人—船—货之间的信息关联与绑定。
“我们将持续探索运用新科技,创新优化安检模式,把过闸船舶安检站打造成为峡江两岸的科技重地。”三峡局三峡坝区海事处处长周文武说。
凝心铸魂 建设百炼成钢的安检“铁军”
五年来《怎样在线买球》,安检员坚守在船头一线,在船闸检修期间、各类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汛期、枯水期等事故隐患高发时段,打击“非法捕捞”、治理“围船叫卖”、取缔“三无”船舶等专项行动中随时待命。安检员守好三峡通航“零距离”服务窗口,践行“阳光安检、微笑服务”理念,严格执行过闸安检“双随机、一公开”等规定,发放行风廉政监督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心服务船方”的良好形象。
经长期努力,三峡通航管理局所属庙河、临江坪两个安检大队多次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长航系统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我们将持续推行‘一公开、双随机、三讨论、四规范、五查看’管理机制,用‘阳光安检’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外塑形象展风采,内强素质练本领,在实践中不断让安检队伍‘壮干强枝’。”三峡局三峡海事局局长周建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