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西部建设此次定增折戟,折射出水泥与混凝土产业链的生存困局。在这期间,行业下行压力巨大,海螺水泥因房地《幸运168飞艇最新计划软件》产市场调整、基建项目开工不足,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投资策略收缩。西部建设自2022年起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下降,2024年更是预计亏损。此外,定增终止,让西部建设补充资金、优化结构计划落空。同时,西部建设还面临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龄结构恶化问题。
定增批复失效,西部建设是否考虑重新拟定融资计划?在行业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当下,公司又将如何应对?对于上述问题,记者拨打西部建设电话,却无人接听;同时向公司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定增计划折戟
2025年2月6日,西部建设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批复到期失效。与此同时,海螺水泥也发布公告称,终止认购西部建设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这意味着,这场始于2021年年末的资本联姻,在经历3年行业剧变后黯然收场。
此后,定增方案经历了多轮调整,最终在2023年12月通过深交所审核,并于次年2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然而最终未能落地。
西部建设的公告显示,公司于2024年2月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4〕222号),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2024年2月1日)起12个月内有效。公司取得批复文件后会同中介机构一直积极推进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事宜,由于发行时机在内的多方面原因,公司未能在批复的有效期内实施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而海螺水泥则强调,此次终止认购是经审慎研究并与西部建设协商一致后做出的决定。
困于行业寒冬?
在西部建设公告中,将终止原因归结为“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发行”。但穿透表象,背后折射出两家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生存困境。
过去3年,水泥和混凝土行业面临较大挑战,水泥行业利润从2020年1800亿元高点暴跌至2024年预估的250亿元,降幅达86%。混凝土行业同步坍塌,2024年上半年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下降10.8%,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锐减43.67%。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基建项目开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泥需求持续弱势,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低迷,在行业下行的浪潮中,海螺水泥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021—2023年,海螺水泥的营业收入从1679.53亿元降至1409.99亿元,净利润更是从332.67亿元大幅缩水至104.30亿元。进入2024年,其经营效益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1.27%,归母净利润下滑40.05%。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海螺水泥的投资逻辑也发生根本逆转,其财务报表也显示出公司推行收缩战略,资本运作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西部建设也面临严峻挑战。在与海螺水泥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的2021年,西部建设营业收入达到269.26亿元,同比增长14.96%,净利润更是达到8.45亿元,同比增长7.72%,这样的成绩无疑为双方的合作开了个好头。然而,自2022年起,行业下行压力逐渐显现,西部建设也难以独善其身。2022年度、2023年度,公司营收出现连续下滑,分别降至248.56亿元、228.63亿元,降幅为7.69%、8.17%;在净利润方面,2022年降至5.51亿元,下降34.82%,2023年为6.45亿元,有所回升。进入2024年,这种不利局面仍在延续,上半年营收98.97亿元,下滑8.40%,归母净利润更是锐减96.59%,仅为562.88万元。而根据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2024年西部建设全年预计亏损2亿—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76亿—4.76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的原因,西部建设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公司所覆盖区域商品混凝土市场下行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商品混凝土销售毛利下降,预计盈利水平同比下降。与此同时,西部建设的股价从定增预案时的8.08元/股跌至2025年2月5日收盘价的6.05元/股,低于7元的定增价。业内分析认为,当标的资产的市场价长期低于定增价,战略投资就演变为财务负担,此时终止反而是理性选择。
应收账款风险待解
相关资料显示,西部建设近年来稳居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第二位,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预拌混凝土上市公司。引入海螺水泥作为战略投资者,对于西部建设来说,不仅能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还能够实现良好协同,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双方的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而此次定增终止,意味着西部建设原计划通过定增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资本结构的意图落空,短期内偿债压力或加剧。毕竟当时,西部建设计划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9月,西部建设的负债合计分别为185.61亿元、228.72亿元、233.27亿元、250.24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83%、68.68%、67.80%、69.46%。
此外,受行业特性影响,西部建设还面临应收账款规模大且继续增长,信用减值损失风险较大的状况。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2022年年末、2023年年末,西部建设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79.06亿元、213.43亿元、234.06亿元,增速较快。截至2024年9月30日,西部建设在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8.11%的情况下,应收账款还持续增长,达到267.35亿元,对公司资金形成较大占用。
不仅如此,西部建设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也出现恶化趋势。2021年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80.35%,2023年降至64.45%,而一年以上各账龄段占比均上升,如2—3年占比从3.49%升至10.04%。同期,坏账准备从5.02亿元增至7.73亿元。
“应收账款风险是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导致的风险,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量大、建设施工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受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房地产调控的大环境影响,下游施工客户的资金趋紧。”在公司年报中,西部建设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为建筑施工企业,部分客户可能会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或经营不善而资金紧张,从而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发生坏账,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西部建设还表示,公司将深化应收账款治理提升,持续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加强合同治理,提升签约质量,开展应收账款专项治理3年行动,将短期举措与长期机制相结合,强化过程清收,重点推动疑难项目的化解,强化法务清欠力度。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