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2014年5月20日,中国-上合基地(全称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在上海政法学院奠基揭牌,2017年全面建成。今年是中国-上合基地宣布成立十周年。
中国-上合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刘晓红教授12日透露,上海政法学院探索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创新和协同机制,与近百所海外高校、17所国内外律所、16个国际组织,开展多维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国家培养本科、硕士层次留学生400余名;承担并圆满完成了65期、2341名学员的外训工作任务。
在12日起举行的“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论坛”上,刘晓红透露,未来,中国-上合基地将每年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不超过两个名额的留学生全额奖学金。中国-上合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罗立刚亦表示,今后,上海政法学院将纳入“尚合青年高级研修生”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共享制度创新,采取“高校+国际组织”模式,将国际组织技能需求嵌入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体系,与各协同机构共享中国-上合基地平台建设成果。该校将聚力共建高端专家网络,每年全球招聘16名“尚合学者”。
据悉,今年9月,中国-上合基地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设立十周年系列活动”,围绕基地“培训、智库、论坛”三大功能板块,设计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庆典、成果展示以及校友活动。“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论坛”是十周年系列活动首场。来自联盟各成员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在新时代,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了解,依托中国-上合基地,上海政法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目前,除国内4所发起学校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先后有13所院校和2所律师机构加入联盟。
论坛上,甘肃政法大学校长郑高键教授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上合基地在法治合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高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十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他希望建构多层次的分类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国际化”与“实务化”培养等。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葛卫华向记者介绍,中国-上合基地成立10年以来,立足服务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国际研讨会”等国际论坛品牌,聚焦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打造国际智库品牌,聚焦上合组织法律服务打造国际涉外培训品牌,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办公室主任梁小楠、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布祖曼库洛洛夫、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米亚索多夫、上海《198彩票代理》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等在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