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题:广东污水整治初见成效 中水回用助力绿色发展
作者 王坚 王子杰
六月的南粤大地已是盛夏,阵阵蝉鸣声中,东莞和广州增城两处村落的环境显得格外秀丽,翠绿的荔枝树和清澈的河涌俨然一副绿水青山之景。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攻坚战已初见成效,而这背后离不开其始终坚持的污水整治与中水回收。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东莞道滘镇小河村与广州增城新塘镇瓜岭村。其中,道滘镇小河村完善的休闲配套设施与绿色清净的“花园式”环境令人很难想象将其与污水处理站联系起来,直至看见片区展示的污浊不堪的“进水”与清澈见底的“出水”。
“进水口的生活污水COD(化学需氧量,下称‘COD’)浓度达219,而出水口的出水COD浓度仅6.01,污水净化率达97%。已达到国家准室内水平。所回收的中水可用来浇灌园林、清洗道路,养殖鱼类等。”东莞市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介绍,该镇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实时检测、沉淀、过滤,其优势一是占地面积小;二是集约化程度高;三是实现无人值守。
据了解,污水中的COD是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其数值越高《88355CC官网》表示水体有机物污染越严重。道滘镇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凭借其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可实现污水就近收集、处理以及再利用,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水体
“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绿道和篮球场为我们村民提供了运动休闲的场所。”小河村村民温先生坦言,该模式明显提升了当地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现在村民都习惯在闲暇时间过来锻炼身体。
如果用花园来形容道滘镇埋藏地底的污水处理站,那么新塘镇瓜岭村则更像是一座充满岭南水乡元素的小公园。
“我们结合当地风貌,通过原有的管渠、暗渠将污水汇集到污水设施点,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从而保留原始的湿地、碉楼甚至是数百年前的荔枝树。”广州市增城区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戴伯英介绍,该村近年来通过“预处理+MBR一体化膜工艺”处理工艺和新铺设符合相应标准的污水管,实现污水全收集全治理,消除门前屋后污水沟目标。
“污水处理站建好后再也没有以前的臭味了,现在大家晚上都喜欢来这里散步。”瓜岭村居民黄先生表示,污水处理站改造后当地村民的排污习惯已有所改变,居民满意度也随之而提高。(完)
在目前的阶段,诠视科技同样选择教育、医疗等工业场景,在 ❤工业领域已经有很多有交互需求的场景出现,林瓊认为,技术能够有♈场88355CC官网景驱动是最重要的。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逐渐被人接受、相应的C ♎端场景出现 ❥,以目前积累的核心能力、在工业产品中落地的一些经验 ♏,也可以快速用到C端的场景当中去。
2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道运局获悉,为缓解虹桥枢 ♎纽停车场大车流造成的拥堵情况,2月6日(正月十六)和2月7日 ❤(正月十七)每日13时起,虹桥枢纽将启用进博会P8停车场作为 ⛵外围应急分流停车场,同时在P8停车场开设一条免费公交接驳线路 ✨,用于往返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
本报记者 石重贵 【编辑: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