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4年12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债券资本市场部董事李钦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钦:大家好,我是李钦,我除了是离岸金融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以外,还是一名金融从业者。从业开始一直服务于跨境业务,从国际业务,到后来离岸,然后现在做境外债券。其实从我这十年左右接触下来,企业的海外融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国内受到限制,被动接受境外融资、海外《彩票12app安卓版》市场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企业出海前准备不足,境内外本来就属于不同的市场逻辑、法律环境,如果再没有中资机构提供相应的海外金融服务,企业在海外发展比较被动。这些企业,他们自己可能经营模式在国内是比较成熟、稳定的,以同样的模式在海外展业比较方便,但是在海外融资、需要资金支持自己的业务扩展、规模扩大化的方面,在获取到这些支持就比较艰难。
比如原来一带一路的时候,大部分的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有些可以获取到中信保担保、多边机构担保,这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相对偏低。但是我们中资企业出去时,大部分还是以中资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为主,外资银行参与度很低。虽然有些外资银行以海外银团形式做筹资,80%的资金提供方是中资金融机构。因为外资机构对我们的中资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也不确定其海外经营是否可持续。所以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发展境内离岸是比较合理和重要的需求。这对境内企业适应境外融资、境外市场发展有比较好的支持。
回到离岸金融和金融强国的主题上。其实在中国离岸指数报告2023里面,关于离岸的定义也好,金融强国整体要求也好,离岸金融怎么助力金融强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这么一个体系。首先说为什么要发展离岸。什么是离岸,一旦提到离岸时大家往往第一反应永远都是洗钱、合规、自由、混乱的状态。从0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离岸,到现在这个第一反应一直没变过。大家一直觉得离岸是自由无序混乱状态,但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离岸相当于是在岸的补充。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带一路的案例,只有中资机构可以为企业走出去相应的大金额基础支持。如果企业在当地融资,一个是当地金融机构对企业和项目的整体了解程度没中资机构这么高,再一个中资的海外银行在当地所能承担的风险、本地筹融资的能力,和企业需求匹配度也不一定那么契合。所以发展境内离岸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离岸是在岸的补充,通过离岸更好对接境外。
再一个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离岸金融。我们定义整个中国离岸金融定义比较复杂,分境内境外两个部分,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但是这个概括肯定是不准确的。中国离岸金融就是含有中国元素的非境内金融。这个概括里,我们可以把他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有的中资机构如何服务于非居民企业,就是不在我们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另一部分就是在海外使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的场景。我觉得这是对中国离岸更简单更容易理解的定义。这个基础上,回到金融强国来说。中国离岸金融可以促进整体人民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反向弥补中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不足,弥补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其实在这个定义下,我们的传统中国离岸金融就是中资离岸银行和离岸人民币两部分。
而到了境外金融市场,我们中资,特别是银行机构在海外市场和其本地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时,压力也很大。在海外,本地公司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在当地的筹资能力、融资能力、信任度都有一定的偏差。之前在银行时也有过相应的经历,比如新筹建的银行的海外分行,在本地吸收外币存款时,当地一个全球500强总部,因为对这家新建的海外行不是特别信任,在该行的大额存款要其总行提供相应的保证支持。其实这种现象在国内金融下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在境外,因为本地企业并不熟悉新建的机构,就像我们不熟悉新建的外资银行一样。之前也说过我们中资的金融机构前期没有深度参与国际监管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适应海外市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企业有正常的海外需求,那发展境内离岸就可以更好帮助企业走出去。
但是我们现有的中国离岸金融规模,去年指数报告时,我们统计过。四家离岸银行2022年大概总资产六百多亿美元,合到四千多亿元人民币。而三个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伦敦、台北,主要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合计1.5万亿左右,再加上境外机构所持有的境内持的人民币资产,比如股票、债权、存款、贷款等等,大概11万亿。这个基础上,加中资离岸银行规模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12万亿元人民币体量与境内体量、跨境贸易有极大不匹配,所以境内离岸金融更快更强的发展才能让企业海外发展有更好的底气,形成有力的支持。就说这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