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香港12月12日电 题:专访霍启刚:国家机遇处处有 香港青年须自强
中新网记者 韩星童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年幼时,因祖父霍英东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回家乡广东投资发展,建设中山温泉宾馆,而与父母及一众兄弟姐妹在那里度过不短的日子,拥有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霍启刚近日在接受中新网“港澳会客厅”专访时回忆说,那时仍处于港英政府时期,由香港去一趟中山,路程颇费周章。霍启刚记得,每回都要先从香港坐船到澳门,再由澳门转车到珠海,在珠海过关后转车才能抵达中山,这一趟便已花了一日功夫。
若要问国家这几年的变化大吗,霍启刚觉得这便是个生动例子,近年来建桥、建路、高铁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与此同时,香港回归至今已25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亦加快不少,在人文等各领域交流皆有所加强,“这当中有很多机遇香港的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我觉得还是蛮骄傲的”。
“所以有时候我跟年轻人聊天,经常跟他们说,国家的发展有很多面,有一些做得非常好,有一些还可以进步,不要只用批评的眼光,要看到我们从哪里走过来,在短短时间内走得多远,走得多骄傲。”霍启刚说。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香港青年有了更多机遇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升学、工作。霍启刚记得,当时大家都热烘烘地讲大湾区机遇,有一位在北京创业的香港青年找到他,问到北京创业是不是去错地方了?是否应该把公司总部搬去大湾区?
霍启刚告诉他,千万别这么想,“每个企业、每个机会都要自己去寻找,大湾区不过是家的延伸,意思是比较近家,但是国家的机遇到处都是。”未来科技重镇可能在深圳、北京,文化之都可能是上海、浙江,而更多有待更快发展的地区,更是机遇重重。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机遇、政策,但年轻人不要去追着政策跑,而应根据自己的强项、爱好确定适合的发展方向。
不过有时,机遇同样意味着竞争。霍启刚在聆听青年声音的过程《wepoker下载入口》里,也注意到他们的迷惘与焦虑——“到了大湾区,我们能竞争吗?会不会找不到工作?内地一年有近千万大学生毕业,大家都很优秀。他们到那了,人生地不熟,没朋友,普通话可能也说得不太好,不懂内地文化,他们有很多担忧。”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来也多次强调要到海外“抢人才”,某种程度也加深了本地年轻人的忧虑
霍启刚却觉得,人才永远是流动的,“不可能抱着封闭式的政策态度,不让人家来,那是死路一条。”说到底,最实际的还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从事青年工作多年,霍启刚将自己在年轻人中的角色定义为“搭台搭梯”,“你要听他们来讲,用你的经验、你的桥梁去帮助他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