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证资讯
新三板又现挂牌热,6月以来近20家公司申报获受理。申报企业创新性突出,多家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多家公司直奔北交所,均在申报稿中披露了北交所计划。从业绩规模来看,部分公司盈利亮眼,有企业净利润超1亿元,多家企业达到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专精特新企业冲刺新三板
随着6月15日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获受理,6月以来近20家公司申报挂牌新三板并获全国股转公司受理。
其中,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国资背景。申报稿显示,其控股股东是湖南长科,湖南长科直接持有公司3.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7%;同时,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长沙湘景与湖南长科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长沙湘景直接持有公司1.23亿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其实际控制湖南长科,进而通过湖南长科及其一致行动人长沙湘景间接控制公司77%股份及表决权。中国电子的出资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多家公司的股东榜上机构云集。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还有长沙鑫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南国科控股有限公司、珠海市汇垠德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股东包括沈阳浙商盛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溪水腾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环秀湖壹号投资有限公司、《幸运彩票36》沈阳星咖汇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文汇高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
申报企业专精特新特点凸显,多家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根据申报稿,浙江荣鹏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科创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海绩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握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样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河北永和荣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欧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镁锦优视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北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直接挂牌创新层。公司在申请挂牌新三板的同时披露了定增融资方案:以每股9元的价格,定向发行120万股股份,募资金额刚好超过1000万元。
多家公司剑指北交所上市
多家申报公司披露有北交所发行并上市计划。
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申报稿显示,公司有明确的北交所发行上市计划,公司已经与主办券商、审计机构、律师等中介机构签订发行上市服务协议,预计在挂牌后18个月内提交北交所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北海绩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稿显示,公司同样有北交所IPO上市计划,公司已与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发行上市服务协议,拟于挂牌后18个月内提交北交所发行上市申报文件。
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公司已与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签订IPO服务协议,拟于挂牌后18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多家直奔北交所的企业进入直联机制审核,快速获得审核问询。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6月5日获受理的当天,即收到了全国股转公司的审核问询函。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在获受理当天即收到了审核问询函。
从业绩规模来看,多家公司盈利已经达到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2.59亿元,净利润1.1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9077万元,而上一年为9891万元。
浙江荣鹏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为4.86亿元,同比减少12%;净利润5184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877万元,同比大增4.8倍。
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去年业绩有所下滑,不过仍达到北交所上市相关盈利要求: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有所减少,净利润493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611万元,而2021年为6287万元。
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盈利连续第二年超过6000万元;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盈利超600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两年超500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直联机制加快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时间,对优质企业吸引力提升;同时,在北交所扩容阶段,更有助于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在北交所上市。
责任编辑:杨红卜
2013年8月30日,新江厦股份有限公司(新江厦百货) ❤和新江厦连锁超市一同被装入利时集团控股,2014年财报显示, ➦报告期内,新江厦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占上市公司总收入的近 ♊六幸运彩票36成。
据知情人士透露 ♓,推特在新加坡办公室的员工被告知要清空办 ♒公桌,并离开办公室,原因可能是未支付办公室租金。此举正值马斯 ☸克领导下的这家社交媒体巨头持续削减支出之际。
本报记者 邱少云 【编辑:乔凤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