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财经
一周市场回顾
行业方面,本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涨少跌多,其中,美容护理、电力设备、商贸零售表现居前,涨幅分别为5.1%、2.8%和1.3%;电子、计算机、通信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4.3%、-4.2%和-3.2。
整体来看,目前A股所处的位置具备较高的估值安全边际,这是市场的普遍共识,但由于外部极高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国内经济的担忧,资金整体仍然是处于观望的状态,进场意愿不强。
但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仍要保有信心,目前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不管是市场对于降息降准的预期,还是近期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落地,都预示着决策层变把稳经济放在了较高的高度。这种背景下,随着后期政策效果的陆续体现,国内经济触底回升的概率也大幅提升。
经济下行周期末端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总是充满着对未来不确定性恐惧。但是在疑虑与恐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投资的本质是赚取经济向上和企业盈利的红利,当经济和企业被低估时,未来获取超额投资收益的概率也在增大,而低估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周期就会有更强的回归力度。在当前这种反复磨底的阶段,市场充满着各种噪音,这种背景下,或许投资者需要的是理清心绪,多一点耐心等待,等待经济和企业基本面的边际向上改善,等待市场情绪向乐观的转变。放平心态、尊重周期的本质、理清投资的基本规律,也许好的回报也就不远了。
开年火爆的红利策略还有机会吗?
今年以来,市场对红利策略的热度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如果从基金和外资持仓角度看,机构对红利策略的偏好也非常明显。根据华金证券的统计,如果将股息率高于3%的个股定义为高股息个股,那么2020年二季度开始,基金重仓高股息的比重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到2023年三季度已经增至10%,高于近5年8.8%的平均水平;而外资方面,由于北向资金整体更偏好高股息个股,所以持仓占比也更高,且2022 年来,继续呈现持续小幅提升的趋势,截至2023 年年末,北向重仓高股息个股占比为20.6%,高于近5年16%左右的均值。综合来看,从机构持仓上,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当前都对红利策略展现出了较强的配置偏好。
那么,为什么红利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受投资者青睐呢?
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中期的疫后修复叠加长期的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共存期,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叠加近几年海外不确定性的显著提升,市场对于确定性机会的溢价有所提升。而分红作为股票投资最稳定的收益来源,具备高分红能力的企业展现出了较大的投资价值,同时,红利策略本身具有类债属性,相对来说具备更稳定的现金流,本身就是调整环境下较好的防御性策略,能够提供确定的安全边际;
其次,从资金与财富管理视角来看,红利策略类债的属性更符合低利率、高波动市场环境下的配置需求。从股息公式拆解看,股息率=分红率/PE,分子端,分红率代表着公司稳健的盈利和现金流,意味着稳健的盈利增长预期;分母端,PE代表着估值性价比,意味着公司未来估值修复的可能性与空间。因此,理论上红利策略的内核逻辑其实就是长期赚公司分红的钱(包含了复利效应),短期赚阶段性估值修复的钱。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具备高分红能力的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表现,而受大环境拖累整体估值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相对来说一方面具备更确定的盈利稳定性,另一方面具备较强的估值修复能力,所以会有更强势的表现。
目前的问题在于,在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后,红利策略是不是出现了过渡拥挤的状态?我们认为,无论是从估值还是交易拥挤度上看,当前红利策略均未出现见顶的交易特征。
尽管短期内红利策略整体仍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但是我们也要明确,红利策略作为一种防御策略,最受益的投资环境是经济疲弱、市场表现偏弱的阶段,但一旦市场转强,红利策略的胜率就会下滑。因此,如果想要参与红利策略,投资者需要密切留意后市经济向上改善的信号,以及后续市场的具体变化,一旦出现转折信号,则需要及时获利了结。
*免责声明《鸿运国际APP》: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责任编辑: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