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贵阳9月1日电 题:侗族大歌:山野间飘出的生命天籁
中新社记者 《正规澳门1999彩票网》 杨茜
已经出伏,但小黄村热浪依旧翻涌,蝉鸣声声入耳。再仔细一听,模拟蝉鸣的歌声也从鼓楼下飘出,有侗语唱着“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希望大家来和声,虽不似蝉的声音好,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
鼓楼里唱歌的是小黄村村民吴荣德的歌队,他们刚参加完一个侗族大歌比赛回到村里。午后无事,大家穿着侗族便衣聚在鼓楼下闲聊,听到蝉鸣,开口便唱起了侗族大歌经典曲目《蝉之歌》。
“我们聊天、讲事、迎客、摆桌、吃饭、谈情说爱和祭祀,都是用歌来唱。”村子里的老人对中新社记者说,侗族大歌涵盖了侗族人生活的全部内容。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小黄村是侗族大歌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
侗族大歌有2500多年历史,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以“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音调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时而奔放、时而舒缓。从历史故事到生活礼仪,侗族人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记事。
吴荣德说,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队才能演唱,每个歌队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过口传亲授的方式将侗族大歌代代相传。
在侗寨,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几乎人人都会唱歌。约4000人的小黄村,全村有不同年龄段的歌队百余支,涵盖了超3000人。
到了夏天,村子里最热闹的,就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蒋晗明是村子里的孩子。天气炎热,他便到鼓楼旁的长廊乘凉,悠闲地晃着脚丫唱着侗族大歌的儿歌《青蛙歌》,唱的是模仿青蛙的声音。
蒋晗明的外曾祖母潘查银花听他唱完笑着对记者说:“他唱得不错。他可是他们歌队的领唱。”
潘查银花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人不唱歌人会老,花不听歌花不开。”81岁的潘查银花笑着说。
侗族人相信,“饭养身,歌养心”。潘查银花向记者介绍,侗族大歌里的内容有模仿自然界里的鸟雀声、蛙声、蝉鸣等声音,用歌声赞颂自然之美,或者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也在纪念祖先。
“第一次听《蝉之歌》是在稻田边,几个村民走着走着就突然唱起来了,她们的和声会随着身边的流水声调整,在稻田边听着,感觉蝉鸣、鸟声、风声、水声和她们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了。”连续5年带着研学团队到小黄村的罗婷,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听侗族大歌时的情景。
罗婷喜欢这种声音背后的感觉。她说在侗族大歌里,能感受到情感的流动和侗族人对生活的热忱,体会乡村里张扬的生命力和质朴的情感。
2006年,侗族大歌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侗族大歌的评价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种文化实践,也是这个民族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经验总结。”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嵩昱说:“侗族大歌除了模仿自然,还真实反映了侗民族的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它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为‘美’提供了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侗族大歌唱响法国,第一次跨出国门后,侗族大歌就开始在许多国家的重要舞台上唱响。如今,更多人开始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声音出现在贵州“村超”、离贵阳3700公里的内蒙古草原、流行歌手周深演唱会贵阳站......侗族大歌跨越语言的障碍,带着“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美誉,通过更多样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它、感受它、热爱它。(完)
会上 ⛎,校党委书记金能明向姚俊鹏同志表示祝贺,对他自强不 ➣息、积极乐观的精神表示赞扬。“希望姚俊鹏同志继续加强党性锻炼 ❓和修养,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正规澳门1999彩票网向优秀党员看齐,用团结奋斗践 ♎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金书记同时也向姚俊鹏表达了鼓励与殷 ❡切的期待。他指出,三年里,学校党委和广大师生共同关心关爱姚俊 ☻鹏的成长,在思想上引领,生活上关怀,姚俊鹏也努力用自己所长回 ♿报给予他帮助的老师同学,各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光荣加入党组织。
另外 ✌,收入才是最大原因。有网友表示 ❤,“自己女儿本硕博学医连读8年 ♓,毕业2年后在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工资 ☽加绩效才8000多元;侄女本科毕业,在 ♓苏州做医药代表,工作首月仅 ⚡工资就有7000多元。工资偏低、就业心态等综合因素下,许多医学生纷纷跑去制药 ♒企正规澳门1999彩票网业当医药代表,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但这又没有别的办法。”
本报记者 汪洪度 【编辑:蒋全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