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8月16日电 (记者 张一辰)“大学科技园作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集成贯通的重要载体,在加速陕西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我们未来要继续促进的工作重点。”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16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118印刷图彩色》绍该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最新进展和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科技资源富集,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科研、航天、航空、兵器、机械、电子等产业基地。同时,其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输出地”。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旨在打破科创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加速释放陕西省创新势能。
据统计,自秦创原建设以来,陕西全省高校签订技术合同4.9万余项,成交金额255亿元、年均增长率超40%;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800余家,超半数落地秦创原“总窗口”。2023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陕西省上榜高校数量8所,位居全国第4。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表示,通过机构改革,学校首创了科技成果从知识产权形态到形成股权发展壮大的贯通式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大学科技园管理知识产权从产生到处置到转化的全过程。大学科技园通过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等,实现技术、平台、服务三条链路的贯通。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朱晓冬介绍了陕西省属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和新模式。例如,西安理工大学创新打造“投资+孵化”的科转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形成“研究院+公司”全链条成果转化创新模式,陕西科技大学坚持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等。这些经验和模式各具特色,均取得了显著的转化成效。
下一步,陕西省教育厅将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同时,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强化校企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完)
专业化处置机构和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处置工 ➦具118印刷图彩色不完善,实践中“一事一议”的处置规范性不足。金融稳定保障基 ⛲金、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投资者保护基 ⛔金等行业保障基金的损失吸收和分担缺乏清晰的法律规定 ⏩。金融机构 ❦及其股东、实控人或最终受益人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需要强化,金融 ⏲管理部门风险处置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 ♐任落实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2022年整体A股处于盈利下行周期, ♎库存/PPI同比高位回落,年末或面临资产减值损失风险。截至22Q3全A(非金融两油)归 ♐母净利润单季同比-1.73%,相较22Q2单季同比变动+0.35pct // ☹,库存周期(量)/PPI同比(价)/PMI6个月移 ♋动平均数据均指示A股盈利仍有继续下滑压力 ⏪。量的层面跟随库存周 ♍期,当前依旧高企,未来半年复苏弹性有限;价的层面上 ⛅,PPI同 ♓比企稳回升大致亦会出现在明年中♈。
本报记者 卡雷卡 【编辑:姚礼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