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近年来,互联网银行代销银行理财的规模快速增长,逐渐引起资管行业的重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代销理财规模的节节攀升,反映出互联网渠道在代销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也折射出理财公司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以获得规模增量的迫切需求。
互联网平台与银行理财的“联姻”并非新命题。早年间已有银行试水淘宝销售理财产品,因无法满足“亲见亲签”的监管要求而被叫停。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为非银机构代销留出了空间。不过,即便政策开了“小口”,监管仍严控代销资质,目前仅允许银行及理财公司作为代理机构,第三方平台尚未获得入场券。
互联网平台代销受限的核心矛盾,在于风险与便利的平衡。首《9G网彩》先是部分理财产品包含的非标资产是否适合面向互联网客群销售,业内仍有疑虑;其次是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与公募基金尚有差距;最后是投资者对“刚兑”的惯性预期未消,一旦遭遇“破净潮”,互联网平台缺乏线下网点缓冲,客诉与舆情风险可能存在急剧放大的风
尽管如此,理财公司对放开互联网平台代销仍呼声强烈。有观点认为,当前银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投资风格被银行客群固化,低风险偏好阻碍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互联网平台的加入,有望为理财市场带来新活力,推动产品差异化发展,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
实际上,大中型银行理财公司凭借母行庞大网点与客群“稳坐钓鱼台”,但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力行外代销;中小机构受制于母行渠道短板,亟需互联网流量打开增量空间。部分理财公司高管直言,互联网代销能“延伸服务触角”,尤其在触达年轻客群方面优势明显。
放开互联网代销是否可行?业内普遍认为需满足三大前提,即信息披露标准化、投资者教育体系化、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化。
有分析师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理财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放松,2025年有希望取消客户购买较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面签的监管要求,甚至准许银行理财产品在互联网渠道代销。若这一举措能得到落地,或将为银行理财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互联网代销并非简单的渠道扩容,而是大财富管理生态重塑的关键一环。互联网代销的放开不应止步于量的突破,更需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夯实信息披露与风险防控的根基。唯有如此,银行理财才能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文
“在过往的实践中,高风险金融往往伴随着公司治理的问题, ⛪从而导致关联交易失守、风控管理失效等情况 ♌。因此,对于公司治理 ♌被评为D级的机构,监管部门将采取调整相关责任人、责令暂停部分 ⏲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限制分配红利 ❌和其他收入等监管措施 ⏫。”陈昊表示,一方面从限制该机构业务规模 ♌的方面,防范该机构公司治理风险的扩大、发散;另一方面敦促该机 ➧构及时整改 ♑。对于E级的机构,由于其风险程度更高,监管部门针对 ♐公9G网彩司治理失效更可能产生问题的关联交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监管 ♌举措,从而精准防范化解风险。
短纤短期供需双弱。因加工费压缩且库存压力下,短纤工厂减 ♑产增加;然而随着各地疫情逐步放松,部分纱厂有开车计划,但终端 ♉需求持续疲软,且纱厂成品库存高位,纱厂负荷仍偏低。整体来看,♈短纤供需边际略有修复 ➢,但支撑有限,且成本端偏弱。预计短纤短期 ♉维持弱势震荡。
本报记者 邵宝 【编辑:盖吕萨克 】